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酝酿时间经过十余年之久。早在2005年,广东省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即已明确划分出“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并要求把发展“湾区”列入重大行动计划。之后,大湾区的设计、发展规划陆续写入了2008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9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参与制定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等诸多文件中。其中,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定了《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以落实上述跨界地区合作。广东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包括“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容。
2015年3月,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中,“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其中广东被列入省级行政区之中,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等等之中,并且提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省长马兴瑞在广州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双方表示要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深化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教育人文、自贸区建设等多个领域的互利合作,携手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进一步深化粤港之间的合作。在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点,为了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与分享优惠的贸易政策以实现更多经济利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组建起一系列的经济合作体,也可将其称之为“经济共同体”,诸如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区域经济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即是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布置“路、带、廊、桥”大棋局,打通并连接广大边缘国家,通过唤起带路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以及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文化兼容,将我国的发展同沿线各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为推进互利共赢而搭建起重要平台,进而凸显出中华民族同带路沿线各国共有的美好发展愿景。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是人类社会首次提出的平等互利的全球发展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代表了沿线各国家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以促发展的共同愿望,表明了人类社会追求和谐繁荣的共同理想和目标,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因此,这一倡议的提出与实践,一方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相逢与相知,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的对接与耦合,另一方面更加为区域间的合作以及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增添了正能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