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香港回归前阶段与香港回归后阶段。
1.香港回归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鸦片战争后,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很快又被英国宣布为自由贸易港。因为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前,香港一直以中转港为经济基础,抗战期间,香港被日军占领,经济几乎面临崩溃。抗战胜利后,香港转变经济模式,在自由贸易港的基础上发展本港加工业。1949年香港人均GDP248美元,与内地一些较大城市相差无几。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对华禁运,香港对内地贸易额减少三分之二,内地与香港贸易从第一位降至第五位,香港经济陷入危机,金融、保险和航运纷纷陷入困境。然而,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开始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转移,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劳动力成本低廉,香港人抓住了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转入工业化阶段。他们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和纺织业为先驱,充分运用本地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欧美市场。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被人们誉为“东方明珠”,随后进入香港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充分利用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迅速成长。
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第二年5月27日《中英联合声明》生效,自此香港发展形势明朗,悬在香港人心中的石头落地。作为老牌转口贸易自由港,香港以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为契机,大力发展自由港,香港转口贸易进出口迅速进入世界前列。
30多年来,香港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回归前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1997年香港人均GDP已经达到2.7万美元,相对于1949年增长了近百倍。
2.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趋势(www.xing528.com)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后,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不期而至。1997年10月下旬,国际资本对香港金融市场发起攻击,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资本的猛烈进攻,特区政府依靠强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重申不改变现行汇率制度 ,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击退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维护了香港的金融稳定和秩序。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随后2004—2009年又签署了补充协议一至六。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香港和内地经济合作提升到了制度层面和战略层面,为新一轮粤港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7年,经过不懈努力,香港经济已经回到了上升的轨迹,经济已经全面复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再度来袭,给香港经济带来又一次重创,同年12月,中央政府推出支持香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14项政策,保障了香港的金融稳定,到2009年,香港经济开始重新走上正轨。
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3.8%。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由于外围环境较好,香港经济2017年增长高于2016年财政预算案的预测,也高于过去10年(即2007—2016年)年均2.9%的增长率。目前香港仍居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