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时西方国家相仿,近代中国,大部分城市土地归私人所有。关于私人所有权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能够带来城市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居民得到许多好处,恐怕没有人怀疑。同时,也必须承认,一味追逐利润,也造成了某些社会成本“溢出”的消极后果,如烟尘、噪音、拥挤、混杂等现象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规划控制的作用不仅能够弥补私人决策的缺陷,让人们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未来,而且对区位价值、土地价值的类型以及城市土地总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除租界外,华界最早的城市规划之一,即为袁世凯在天津筹划的“华界新区”。
1901—1907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建立了天津北站,并在直隶总督衙门(今大胡同西)到北站之间的荒僻土地上,开辟了一条24米宽的大道——大经路(今中山路),沿路两侧辟为新市区。经周学熙等人周密规划,新市区道路以大、二、三、四、五、六经路为南北走向;以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纬路为东西走向;大经路为中轴线,两边商店林立,中心地带建一座大花园(今中山公园),旁边建有新式展览厅——劝业会场(1907年建),用来展出新式产品,以提倡实业。周围建有许多新式企业和教育机构,如北洋铁工厂、教育品制造所和实习工厂、北洋政法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等。当时建设新市区的目的就是要赶超租界,因而称之为“华界新区”。新市区从整体规划到房屋建筑,都受到租界的影响,其建筑虽为砖木结构,但造型与装饰吸收了西方古典艺术符号,体现了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
新市区建设过程中,地价不断上升,吸引了不少大房地产业主和房地产公司的投资,建起了成片的里弄住宅。
民国以后,特别是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后,城市规划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南京定都后,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先后制定了首都干路系统及城市分区规则,将全市土地分为行政、军用、公园、高等教育以及第一、二住宅区,第一、二商业区和第一、二工业区共10类地区,对每类地区内土地利用方式的范围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厦门、广州、重庆、昆明等城市,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进行了局部的整理与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干道的修建和工业、商业、住宅、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当时,土地分类不仅能使地产商避免盲目投资,而且便利了城市土地税的征收,但是这种人为划分的合理性总是相对的。
在租界面积较大的城市,如汉口与上海,政府规划的权力范围只限于华界,虽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面对租界的挑战,在民族自尊感的激励下,华界政府也在雄心勃勃地改造自己的城市。其共同特点是在租界以外另辟一个新型市中心,以挽回被租界夺去的种种优势。
孙中山在其所著的《实业计划》中,设想将上海建成东方大港。蒋介石对上海的地位评价极高,他说上海“非普通都市可比……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依据,若上海特别市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则不能有头绪。”[24]1927年7月7日即命上海为“特别市”,直接归中央政府管辖。(www.xing528.com)
上海特别市成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城市规划。1927年11月成立了设计委员会,1929年推出了一个包括中心区在内的上海新市区的规划,即“大上海计划”,如图7-1所示。
图7-1 大上海计划图[25]
“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突出港口城市特色,将新市区设在旧市区以北、黄浦江下游两岸、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沿江建立新型码头,并使其与铁路相连接,建立南、北两个分站及江湾总站。新市区内的行政区为政治、文化机关所在地;商业区设有各种进出口机构;住宅区分高级和普通两个档次;道路网的设计采用了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小方格与放射路相结合,以增加沿街高价地块的长度;中心建筑群吸取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手法,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思潮。
为了将这一庞大的规划付诸实践,市政府以房捐、车捐收入为担保,于1929年、1934年两次发行了300万元和350万元的市政公债,并以“招领区内多余土地,以供市民投资建房”的方式,1930—1935年3次出售区内土地,以筹资金。从1930年动工,到1936年秋末,完成的项目有:中山北路、四平路等6条干线,市政府大楼、远东最大的体育场(包括体育馆和游泳池)、市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以及可停泊3艘2万吨轮船的虬江码头第1期工程。
后来,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这个计划被迫中断。1945年以后,由于租界的收回,转移市中心的做法已失去意义,这一规划最终没能完全实现。其建筑遗址已成为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江湾体育中心所在地。虽然如此,这个计划在当时对吸引民间投资、疏散旧市区人口、扩大城市土地供给和活跃房地产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上海计划”和南京的“首都计划”影响下,天津特别市政府登报征选“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刚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张锐合拟的方案中选。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它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条件,将打通、拓宽与开辟新路线相结合,衔接巧妙,对城市功能区域做了四类分区,理出了功能布局的头绪,为日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还对海河两岸码头设置、城市建筑风格、行政中心以及各项市政、公共事业都做了规划安排,并提出了财政计划。这个规划设计方案通篇既反映了国外先进的规划思想,又不脱离天津的具体条件。
与“大上海计划”比较,“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没有避开租界另谋新区,而是以包括9国租界在内的天津全市为基础,做了第一次统一的、自主的城市规划,并在各专项规划中也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反映了国人反对列强割据、渴望收回租界的强烈愿望。正因为如此,这个方案(虽然未能付诸实践)对后来,尤其是1949年以后天津历次城市规划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