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评估

外国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评估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所指外国在中国房地产业的投资,并不是指外国人从其母国带入资本,主要是其在中国其他行业投资利润转化而来的。因此,这类外资是驻在国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外国人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估计,到目前为止,在已见到的统计资料中,吴承明先生所做的估算较为全面系统。外国人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一地。

外国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评估

本节所指外国在中国地产业的投资,并不是指外国人从其母国带入资本,主要是其在中国其他行业投资利润转化而来的。因此,这类外资是驻在国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外资与华资分开,是因为受到资料分类的局限。在中国房地产业初兴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里,也就是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外国人的投资始终占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

关于外国人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估计,到目前为止,在已见到的统计资料中,吴承明先生所做的估算较为全面系统。吴先生认为,如果连同外国企业所占用的房地产计算在内,房地产投资是外国人在中国直接投资中最大的项目。1929年,英国人估计英国在中国的地产值7,000万英镑,连同各种建筑物值8,890万英镑,占英国在华直接投资的46%。1933年,美国官方估计它在中国的教会财产和侨民财产(其中主要是房地产)值6,500万至7,500万美元,占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35%。1938年,法国人估计法国教会和私人在中国的土地价值14亿法郎,占法国在华直接投资的38%。[40]

据各种不完全的材料综合估计,外国人在中国占有的房地产价值(包括外国企业所占房地产),1914年约合22,527万美元,1930年增至72,605万美元,1936年不计日本约值77,468万美元,1948年,除了被收回的日、德、意财产,约值114,152万美元(战后币值)。其中,地产约占4/5,房产只占1/5,如表2-12所示。

表2-12 1902—1948年外国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41]

说明:1.包括企业所占房地产。
2.1948年为战后币值。据测算,1948年美元购买力指数比1936年下降了40%左右。
3.关于日本人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不包括东北三省,截至1936年底,估计约有2,000万日元。其中,房地产企业投资约1,000万日元,专营仓库业的投资约400万日元,其他方面约600万日元。[42]

上述统计均指全国范围而言,其中包括农地,而外国人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为了将研究的范围进一步确准,将外国人在上海天津、北平、汉口、广州、青岛、哈尔滨7个城市房地产占有情况做一分析,如表2-13所示。

表2-13 外国在中国7个城市中房地产占有比例(1948年)[43]

说明:1.其他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不包括郊区土地和外国兵营。
2.土地比重按亩数计算,房屋比重按建筑面积计算。
3.教会包括学校、医院及其他文化机关。

表2-13说明,英国人占有的土地、房屋比例均居首位,法国人占有的房屋比例也不少,美国和法国人占有土地的比例比较接近。实际上,很多美国人的投资是渗透到英法产业之中的。

英国人所占地产中,企业财产占了近一半。而怡和、太右、沙逊三大集团占上海英国人企业占有土地的 57.8%,兼并土地已成为这些大集团的经常性投资。

教会产业是外国人房地产投资的一大组成部分,美国所占半数以上的土地、1/3的房屋属于教会,而法国教会的土地占 67%、房屋占83%。教会往往将大部分土地用于房地产经营,美国人估计1930年左右法国教会在上海的财产中,有91.1%是用于经营的,只有0.9%为教会自用。[44]单是天主教会上海教区就拥有土地2,000余亩,房屋4,000多幢。[45]

表2-13中,私人、教会、企业所占有的绝大部分房地产用于经营,属商品性房屋,但真正的房地产业所占有的房产,只有英国的达到48.3%,美国占26.5%,其余各国地产和房产比例都在10%上下。

外国人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一地。外国人估计他们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地产1869年为527万两白银,1900年为4,420万两,1933年为75,650万两。估计上海法租界的地产1934年为36,700万两,越界区外国人占地价值为17,400余万元。抗战前上述3个区域中,外国人地产共计16亿元,折合5亿5千万美元。[46]这个数字仅是地产一项,已占1936年外国在华房地产投资的 71%,如果加上房产,所占比例还要大一些。

[1]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8-50.

[2]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2.

[3]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9.

[4]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70.

[5]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9.

[6]张仲礼,陈曾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1.

[7]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5.

[8]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7.

[9]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4.

[10]雷麦.外人在华投资[M].蒋学楷,赵康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82.

[11]王季深.上海之房地产业[M].上海:上海经济研究所,1944:7.(抗战后的数字含有通货膨胀的影响)

[12]《新闻报》,1934年10月14日(1934年数字截至9月份止)。

[13]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经济区工业概貌:上海建筑·建材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15.

[14]上海市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民国廿四年(1935年))[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B6-7.

[15]《天津市房地产史料》1988年第1期,第26页。

[16]《天津市房地产史料》1988年第1期,第28页。

[17]季宜勤.天津英商先农公司发家史[J].北国春秋,1960(3):97.(www.xing528.com)

[18]季宜勤.天津英商先农公司发家史[J].北国春秋,1960(3):97.

[19]《天津市房地产史料》1988年第1期,第28页。

[20]季宜勤.天津英商先农公司发家史[J].北国春秋,1960(3):97.

[21]《天津市房地产史料》1988年第1期,第96页。

[22]于俊国,张彩艳.天津城市土地市场与管理的历史[M].天津市房产住宅科学研究所,1991:25-26.(资料时间截止到1949年)

[23]于俊国,张彩艳.天津城市土地市场与管理的历史[M].天津市房产住宅科学研究所,1991:25.

[24]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文史丛刊:第4期[M].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5:99.

[25]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M].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1991:第16章第18页.

[26]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文史丛刊:第4期[M].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5:100.

[27]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广州房地产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20.

[28]林金枝,庄为玑.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29]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广州房地产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84-85.

[30]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广州房地产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53.

[31]厦门市房地产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房地产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63.

[32]厦门市房地产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房地产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63.

[33]林传沧.福州厦门地价之研究.∥萧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美国)中文资料中心,1977:43663.

[34]厦门市房地产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房地产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16-17.

[35]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9.

[36]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6.

[37]高尚智,陈德炎.武汉房地产简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7.

[38]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当代南京房地产,1986:14.

[39]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当代南京房地产,1986:7.

[40]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72.

[41]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72.

[42]樋口弘.日本对华投资[M].北京翻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90.

[43]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69.

[44]雷麦.外人在华投资[M].蒋学楷,赵康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632.

[45]蓝以琼.揭开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投资的黑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70.

[46]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71-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