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后,厦门虽为第一批对外通商口岸,但外国人建立的租界面积不大,只有鼓浪屿一个小岛作为公共租界,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有过大规模的扩展,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主要以华资为主,伴随着20—30年代大规模土地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起来。厦门是闽南华侨出入口岸,由于与内地交通不便,福建省境内在民国初年至抗战前社会不安定,华侨不敢携资回乡,往往在厦门消费和投资,厦门金融业大受其利,房地产业也因此而发展。
20世纪前,厦门市区的房屋大都依自然地形兴建,当时的居民和市肆,都集中在现市区北部的古“厦门城”,即今新华路市文化宫的周围。市区各处遍布沟、池、河、溪,形成一片片的水陆间隔地带,居民往来绕道迂行,极不方便。市区住宅大多为平房,商业中心的店铺,亦不过是两层砖木楼,建筑简陋,又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污水难以排泄,若遇雨季一阵大雨,街道和屋内立成泽国。随着厦门海外贸易的兴盛,陈陋的旧貌既有碍观瞻,又不适应对外通商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厦门的房地产业起步势必要以市政建设领先。
1920年春,厦门地方人士林尔嘉、黄亦住、洪晓春等人,倡议开山填海、填池、填河造地,以改造旧城面貌,并发动本地殷商巨贾和海外各埠华侨投资,由工商学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厦门市政会”,筹款集资进行建设。同时,政府相应成立“厦门市政局”,在开发土地的同时,同步进行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兴建新型的街道、楼房、商场、货栈和码头。厦门土地开发的特点主要是挖山填海。削平临海岩崖,劈凿阻道山丘,打通市区与厦港之间的通道。各处开挖的土沙石块,一部分用于填海造地筑海堤,一部分用于填平散布于市区的七池、八河、十三溪和低洼地段,使市区土地面积增加近2,000亩(130多万平方米)。所开发的土地进行出售,前后获得近2,000万银元,款项全部用于市政建设(如筑堤修路、挖沟通涵和地下水道等)。[31]
1920—1933年,厦门总计开发土地30处,面积为116万平方米。加上原有土地面积293万平方米,使得市区土地总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左右。[32]
与此同时,鼓浪屿也进行填海填河、开拓土地和兴建房屋,单龙头路至黄家渡一带,1924年填海填池、新建的房屋就有130多间,大部分用作商业店铺。1926年再次填海造地,越南华侨黄仲训独资兴建黄家渡,使这一带的旧房屋尽被收购拆除。
到了1932年,昔日污秽的溪池河沟,几乎全部填平,建成市肆街道,住宅建筑鳞次栉比。至此,厦门建造马路40多公里,市区主要街道62条,总长52,467米,街道外的小巷27条,总长46,995米。此外还建造大小码头19个。如此工程浩大的市政建设,为新兴的房地产业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厦门房地产业兴起的过程中,侨资的作用比在广州更为突出。抗战前,华侨和银行业投于厦门房地产的资金“总计不下8,000万(银)元”。厦门“地产市场之活跃,较‘九·一八’以前之上海,并无多让。”[33]20年代未30年代初,侨资兴建的一大批楼房落成,市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诚如当年《厦门市政府公报》所说的:“查厦岛自开辟马路,改良新市区,旅外华侨不惜以多年勤劳累积之金钱,返回投资。重金购买地皮,建筑新式房屋,繁荣市区,提高厦岛地位。虽然政府提出有方,如非华侨热心桑梓,踊跃投资,则建设新厦门恐非易事。”
这期间,内地殷商富户军阀官僚,也争先恐后到厦门、鼓浪屿购地建房。(www.xing528.com)
与广州沙面英租界不同,鼓浪屿公共租界内允许华人购地建房。根据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度报告提供的数字,20—30年代,鼓浪屿的房屋与厦门本岛增长同样迅速,十几年间,仅华侨就在鼓浪屿兴建各式楼房1,014幢,如表2-11所示。
表2-11 1924—1936年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发建筑执照统计[34]
20世纪20—30年代,厦门与鼓浪屿公共租界建筑房屋的资金来源,侨汇占75%。关于侨汇在房地产业中的作用,第六章将做专门论述。
20世纪20年代,随房地产业的兴盛,民营房地产公司纷纷出现在这座面貌焕然一新的滨海城市里。如1922年成立的兴兴地产公司,专做土地开发与土地出售。该公司资本额30万元,成立后招纳股份3万余元,股东31人,至1925年9月增股7万元,股东100余人。当时除兴兴公司外,尚有德兴、龙群、鹭江等地产公司,分别向政府承揽成片的土地进行开发,而后零星划块出售。政府的售地所得随即转入市政建设部门(市政局、工务局),用于全市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兴建中山公园等)。土地购买者则及时建房出售,有的原地转售、出租,有的割块出售、出租。随着土地的开发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价上涨,经营地产业的年利率达1.5分至2分。于是海内外资金涌至厦门。房地产交易频繁,有的地产晨购夕售,日易数主,市场异常活跃。1932年因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华侨工商业凋敝,厦门侨汇减少,房地产市场趋于萧条。
概括起来,厦门房地产业有如下特点:
第一,厦门房地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主要发展时期集中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初期,仅十几年时间。虽然房地产企业资料不够充分,但从市貌观察,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城市变化显而易见。厦门地域并不大,无论鼓浪屿租界区,还是厦门华界市区,新式建筑的质量与规模均可与国内几大城市相媲美。
第二,厦门房地产业起步的基础,是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市政建设。移山填海工程浩大,并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在当时难能可贵。
第三,厦门房地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侨汇,它是一个以吸收侨资为来源的消费城市。所以,厦门房地产业的兴衰与世界经济形势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