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在第11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易纲行长所支持的“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和“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制度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的良好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外币资金的数量和体现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9年以前,经营外汇业务的只有中国银行一家,外币业务只有甲乙丙三种账户,开户对象都是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外国自然人,转账主要使用支票。80年代初,出口企业有了外汇额度留存制度(1985年已有此制度,但能享受的单位极少),创汇单位将收入的外汇全额售给中国银行(当时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国家按创汇额和规定比例分给创汇单位一定数量的外汇额度,用汇时到中国银行用人民币和额度,按国家公布的内部折算价,买成现汇汇出。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取消外汇留成,实现经常(向)项下可兑换,银行对“经常项下”有条件结售汇。资本(向)项下从2006年8月24日开始实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E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的过渡制度,到2019年取消额度限制,这是资本市场开放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国银行的账户体系是人民币结算账户和外币结算账户相互独立的两个管理体制,两套管理办法。人民币账户是执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第5号令),而外汇结算账户执行《境内外户账户管理规定》(银发[1997]416号),外汇结算账户又分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账户两大类。虽然本外币账户都是执行央行的命令、文件和监管,但分别遵循央行不同司、局的相关管理要求,管理的内容和角度也不一样,造成在开、变、销实务操作中存在差异。特别是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业务启动后,由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特殊性(主要是资本项下业务),需要通过专用存款账户进行管理,人民币结算账户服务的外延不断扩大,成为交易主体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载体。(www.xing528.com)
账户是资金流动的承载主体,各类账户的开、变、销政策及办理程序是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基础设施。本外币账户一体化管理是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中外企业及金融机构操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向金融服务国际化靠拢的需要。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对我国金融国际化基础建设工作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
下一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政策开放金融领域非常值得期待,也必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新片区金融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突破上:“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推动金融制度创新;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聚焦资本项目开放及贸易投资自由化,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金使用、汇兑等方面提供便利化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