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民群众要求通过体育锻炼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进身心健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学校体育设施就近就地为市民健身提供方便,是体育部门为民服务构建和谐体育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场馆的社会化使用程度,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步伐,我们对全市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研,积极为出台相关政策作准备。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学校总数1122所,开放学校199所,占全市总数17.7%,其中海曙27所,江东22所,江北21所,鄞州80所,北仑29所,镇海6所,奉化1所,宁海1所,象山5所,余姚3所,慈溪4所。
总体来说,我市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开放的广度、深度都显不够。中小学体育场地仍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标准化场地较少,多数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比较落后,还不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开放模式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在时段上分两种:第一种是双休日、暑寒假开放式;第二种是双休日、暑寒假每天开放和日常星期一至星期五早晨、晚上开放式。开放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1.社区体育俱乐部制。利用社区资源优势,结合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团体建设,通过发放健身卡等形式,组织社区居民有序进校开展体育活动,并做好相应管理、服务和宣传教育工作。如宁波江东社区体育俱乐部所辖的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建成的小学,学校体育设施比较完善。学校和社区就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协商,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共同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可以凭活动卡免费在学校锻炼。
2.专业化体育场馆经营制。通过承包、合作等方式,引进专业化公司参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发挥其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学校开放工作之所以举步维艰,一是学校怕影响教学,没有精力去做场馆开放工作;二是学校怕场馆向社会开放后,会损害学校设施设备。宁波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以自身场馆管理人才为优势,与宁波东恩中学合作,摸索出一条学校体育场馆委托管理的新路子。具体做法是:建立“会员卡”制度,要求参加活动的居民要严格遵守规定在指定地点参与活动,注意活动安全,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场地设施的增加和一般维护由老体中心承担;在安全上则采取商业保险与管理人员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还计划逐步扩大跟其他学校的合作,实行“管理连锁、资源共享”,以满足市民健身消费的需求。
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指导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并承担相应的管理服务职能。如宁波效实中学的体育设施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外开放。效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效实中学体育场地设施、人才等体育资源,组织效实中学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吸收周边学校的青少年、军民共建单位及社区居民,在双休日、节假日来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具体管理方法是:俱乐部以学校为依托,建立由校长、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俱乐部董事组成的领导班子。管理人员以本校体育教师为主,适当聘请校外体育指导员及场地管理人员。该俱乐部通过目标管理等方法,对体育场地实施开放管理,还通过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来宣传自己形象,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规模。
4.政府引导制。即政府部门与各类学校建立“体育设施开放与合作制度”,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如宁波市教育、体育部门建立了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激励机制主要通过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绩考核和奖励基金来具体实施。各区教育、体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激励机制。例如,北仑区政府每年拨款奖励基金100万元,江北区政府每年拨款奖励基金80万来引导学校和相关部门推进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并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开放时间给予不同的奖励。镇海区政府规定,向社会开放的每个学校体育场馆每年补贴1~2万元。同时,为避免某些、学校对体育场馆开放产生抵制或不作为等问题,也建立一些惩罚机制(如通报批评、取消评优)来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的贯彻落实。
开放过程中,基本处于室外的运动场地(游泳池除外)对个人锻炼不收费或采取做卡形式,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培训、运动会的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大部分学校将创收经费都用于体育发展上,如购置体育器材,学校体育竞赛,体育场地的维修,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教师的补贴等。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当前,学校场地开放主要存在四大问题,需要我们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保证学校场馆开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1.学校教育秩序与校园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必然导致各类人群进出原本相对封闭的校园。很多学校担心这会给教学秩序和校园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比如,人员管理难度增大,校园卫生环境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等。对此,应建立应急机制,加强校园巡视,保持教学区的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干扰,从长远看,建议相关部门在学校规划时,考虑运动区的相对独立性,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创造条件。因此,需将开放时间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进行舆论宣传告知锻炼人员到学校锻炼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同时要设立告示牌等,使学校的教育秩序能得到保证。
2.体育场馆器材维护与开放管理问题。现有学校体育设施的场地规划都是按学校的规模和学生的需求等规划的,是为教学而设计的,当时设计并未考虑到社会使用功能。如果对社会开放,势必会加速设施的损耗。那么该由谁来承担场地和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管理费用又该怎么解决?因此,财政拨款为开放学校提供场地设施维修及管理人员的经费势在必行,财政拨款也是保证开放工作有效实施的有力支撑。此外,通过有偿开放和政府评估奖励等办法加以弥补也是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由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对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管理有序、制度规范、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使学校获得必要的资金补助。同时,鼓励学校采取自行管理,委托管理,联合管理,承包管理,俱乐部运作等模式,对场馆实行有偿使用,以适当弥补开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3.群众健身组织管理与安全保障问题。学校自行管理,联合管理,委托管理,承包管理,俱乐部运作等模式是较为可行的实行办法。特别是后四种管理模式,应该是今后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学校作为非专业机构来进行管理,容易削弱学校的主要责任的发挥。从全国经验来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社区公共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载体已经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委托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管理,俱乐部可以聘用学校教师和社区志愿者担任管理员,在指定的时间里,学校活动场地作为俱乐部的活动场地,向会员和非会员开放。为了配合学校体育资源的开放工作,妥善解决学校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可以成立由教育、体育、街道、社区和派出所等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对开放的学校进行责任保险即场地开放责任保险,国内已经有这种保险业务,该专业责任保险从一定程度上能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4.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问题。目前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尚没有具体制度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约束学校和社会锻炼人员,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管理职责,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资源守则等制度,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当务之急。
(一)充分认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在2003年8月1日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由国务院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据此,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开放”试点工作,为缓解健身场地不足与百姓健身需求的矛盾积极探索新路。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同时提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从目前公共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的现状看,如果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假期中不向公众开放,不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难以保障,而且社区居民要求健身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潜、综合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务实之举、可行之路,是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体育、教育部门的必然要求。
(二)稳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主要措施
1.工作原则。确保教学,妥善协调;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制度保障,长效运行。
2.开放的范围、条件和形式。
(1)范围。学校用于体育活动的室内外体育场(馆)设施。
(2)条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前提下,除部分不适合开放的学校外,室外体育设施达到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向社会开放:
A.拥有200米以上跑道的田径场;
B.拥有足球场;
C.拥有篮球场或排球场;(www.xing528.com)
D.拥有室外健身器材;
室内场馆可视条件开放。
(3)时间。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具体时间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形式。学校操场、球场、田径跑道等室外体育设施应免费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与驻地街道(乡镇)合作,通过发放健身卡等形式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鼓励学校将游泳馆、篮球馆等室内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可收取一定费用。
3.明确职责分工。
(1)各区的主要职责
A.协调街道社区相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B.与相关单位签订向居民开放的管理协议,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制;
C.调解相关纠纷,维护社区居民和相关学校的合法权益。
(2)学校的主要职责
A.积极创造条件将符合安全及开放要求的体育设施、场所向社区居民和学生开放;
B.配合社区做好安全保障、卫生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
C.负责开放社施的日常维护;
D.做好开放场地的宣传工作,明确开放内容、形式、时间和相关要求。
(3)社区的主要职责
A.会同学校做好设施开放的日常管理;
B.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培训,明确职责、规范行为;
C.加强对社区居民文明参与体育活动的宣传教育。
(三)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政府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应由各区政府负总责。各区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加强领导,分工协作,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和保护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积极性;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保障措施,统筹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并组织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进行考核、表彰。街道(乡镇)、社区要加强与辖区学校的沟通协调,做好相应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对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团体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2.加强制度保障,维护开放秩序。学校要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结合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完善学校安全保卫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并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如遇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类似事件,应及时调整或停止开放。建立协同巡查机制。社区应安排专职保安人员会同社区民警对开放场所进行治安巡查,及时处现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和损害设施的行为。
3.加强设施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根据国家及省市体育设施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日常管理。学校应在体育设施周边显著位置设置体育器械使用方法指示牌和安全警示标志,张贴安全须知,指定专人在开放前和开放过程中对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的安全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加强开放过程的管理,指导居民正确使用体育设施。
4.做好公众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以各区政府为主体,为开放学校办理意外伤害公众责任保险,对活动时段发生的因设施和管理等原因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由保险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保险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
5.实施奖励政策,建立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对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实施奖励补助经费。奖励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开放学校的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及公众保险等和开放工作先进学校的奖励。
(市体育局 孙红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