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实力。海曙区作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而且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以及一大批有代表意义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及其古建筑。本文旨在挖掘并激活海曙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潜力,通过确立保护与再利用空间框架和打造七大历史文化工程,充分展示海曙区的文化底蕴与魅力形象,巩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地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区域历史文化遗存得天独厚
海曙区蕴藏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薮。区内分布着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27处文保点。从城市基本结构和形态看,宁波是“江南水乡与海港城市的完美结合“。从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看,它又是“农业文明与海洋商贸文明的相互交融”。海曙区集中反映了宁波府城文化、港口贸易文化以及甬上名人文化的精髓。
(二)保护与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城市行政中心位于江东区东部新城,意味着海曙区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即将削弱。同时伴随着区内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火车南站交通枢纽的扩建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和宁波“中提升”区块全面开发建设等,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宁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海曙区域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区域历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宁波大市比较,海曙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2007年海曙区文化单位774个,从业人员1933人,实现产值1.12亿元,仅占总产值的0.39%。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相对滞后。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海曙区2007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013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07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却仅500元左右,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4%。
(2)保护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多年来,区域文化保护工作仅停留在历史建筑及单体文物的调查、登录及修复上,对整体文化景观、文化空间以及历史文化名人、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不足。同时,“就保护论保护”的消极保护模式导致政府单纯高投入修复维护的历史建筑和文物未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从而使文化资源到文化资产的转化利用率较低。因文化营销理念和手段的滞后,导致历史文化名人和老字号知名度相对较低,丰富的无形资产无法充分转化为有形文化资产。文化景观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缺乏整体视角和协调利用效果,难以赢得更多公众参与,唤醒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非常不利于可持续性的文化遗产保护。
(3)资金筹措和运作手段单一。目前,宁波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海曙区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有限单一的投入很难满足大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目前被保护修缮的文化遗产大多采用博物馆式的传统静态经营方式,有限的门票收入根本无法与大量的维护成本取得平衡。此外,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宣传营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文化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有违政府投资进行遗产保护的初衷。
(一)行动目标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扩大内需”战略为推动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海曙区将在宁波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大潮中,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通过“121”空间布局形态和7大历史文化系列工程的确立,开发新的都市文化消费热点,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文化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和一批高品质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RBD,并以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品牌。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从而牢固确立海曙区文化产业在全市的龙头地位,提升海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有机整合,主题突出。
在分析区内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和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历史文化资源脉络,重构资源空间组合结构,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实现原先分散的历史文化遗产整体功能效应最大化。整合以重点历史文化工程为突破口,逐步培育健康多元的文化生态。重点历史文化工程的确立强调立足现实资源条件,突出文化主题特色,强化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鼓励主题化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有效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条的发展。
2.活化利用,积极保护。
传承是最有效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能使文化资产真正地发挥“资产”的潜力,同时让社会大众更容易亲近,进而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就传统物质空间而言,倡导一种“积极保护”的原则,即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不仅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要保持其原有生态和环境,通过建设过程中的不断调节,追求城市组成部分之间成长中的整体秩序,把各方面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化建筑的个别处理为整体性创造,既保持和发展城市建筑群原有的文化风范,又使新建筑富有时代风貌,实现有机更新。
3.复合改造,多元开发。
海曙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大量的历史街区分布使海曙区面临着文物遗产保护和老城区非成套房改造的双重挑战。这就决定了其改造开发的目标的复合性。其次,文化工程力求形成“二次开发”内循环体系,先期由政府资金进行包括公共环境、公共空间和交通市政在内的基础设施改造以及产业引导优惠政策的配套,同时保留必要技术接口,以便后期吸引多元社会投资,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业主的不同功能需求。不同于以往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次性示范性改造利用的是,这一灵活的分期渐进式规划建设模式,将更有利于实现历史文化资产在功能上的有机复合以及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一)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采用“船锚”形,具体由一个核心基地、两条府城轴线和一带海丝文化走廊组成,简称“121”结构。
一个核心基地即月湖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它是“船锚”形结构的“锚卸扣”部分,它将成为海曙区乃至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两条府城轴线植根于城市的两条历史轴线。横轴为中山西路一线,为“船锚”的“锚柄”部分,是海曙商贸经济的脊梁,轴线两侧及附近呈现着自东晋到唐、宋、元、明、清和民国一脉相承的人文奇观,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走廊,承载着重要的都市文化旅游功能。纵轴是镇明路一线(向北延伸到子城,向南延伸到南门外的南塘河),为“船锚”的“锚杆”部分,它是历史上宁波老城厢的南北向中轴线,城市的历史文化根脉所在,对城市及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
一带海丝文化走廊即沿江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文化走廊,它位于“船锚”的“锚冠”部分,是港口城市历史发展的集中展示区和港城商贸文化的华彩乐章。
(二)七大历史文化工程
1.月湖创意文化基地
(1)区位优势。首先,千年历史积淀造就了月湖深厚的文化底蕴。曾经是作为“文献之地”、“教育之邦”、“创业之所”的月湖地区无疑将给今天的创意人群提供最佳的创意背景和文化空间。其次,月湖街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具有良好基础。根据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月湖街道有广告策划及印刷企业55家,各类设计公司及企业14家,电脑和网络企业18家,文化娱乐服务单位7家,已经形成了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雏形。
(2)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月湖街区及郁家巷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宁波市及海曙区现代服务业功能发展要求,打造以月湖和天一阁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都市文化休闲产业。具体表现为广播影视、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告策划、设计创意(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漫制作、文化咨询、经纪、策划、网络文化服务业和网络媒体等产业,积极培育民间文化产业组织,扶持发展特色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促进文化与商贸、饮食、娱乐、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形象设计。月色·湖声·书香·智业——月湖创意文化基地。
(4)路径选择。打造两大创意文化产业园和一个环湖休闲文化带。两大创意文化产业园即:围绕天一阁及其扩建书库,形成宁波特色图书文化会展中心与图书装帧设计中心;结合长春路60号原宁波线厂等旧工业厂房改造和再利用(维科置业创意产业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商、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宁波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环湖休闲文化带是指环绕月湖周边形成城市高档休闲文化消费带,以夜游和夜生活开发为重点,打造环湖24小时活力区。结合偃月街、郁家巷(月湖盛园)、月园、茶博院等分散着的多处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形成一批有特色和有品位的创意文化消费场所。
2.南塘河电影一条街
(1)区位优势。南塘河街区位于宁波四大“中提升”区块交叠的核心区域,是城区内唯一一处体现江南水乡特色人居环境的历史街区。它不仅是鄞奉路休闲商务区文化内核,同时也是鄞奉路商业地产开发的重要引擎和价值提升点所在。(www.xing528.com)
(2)功能定位。南塘河将从历史文化遗存的特色资源出发,结合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中对区块的功能定位(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民俗商贸于一体,体现宁波江南水乡城市特征的传统商贸街区),充分考虑四大“中提升”区块的开发要求,形成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街区。
(3)形象设计。江南市井繁华,水乡电影记忆。
(4)路径选择。电影街以电影博物馆为主要载体,形成电影研讨(非主流院线电影、个性化电影服务、教育、制作、加工、放映、收藏、馆藏文化研究的时尚都市功能),同时带动电影酒吧、茶座,星光大道、电影会展(举办影迷协会年会、老影人电影周,新片上映仪式等)、探秘体验式电影互动项目为主的电影相关产业,创新电影产业模式,提高完善都市休闲功能。
3.南站商贸旅游文化窗口
(1)区位优势。随着火车南站的大规模改建,未来的宁波火车南站是包括铁路、市域公路客运、公交、出租车、自备车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内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它将成为宁波最大、最综合的客运交通枢纽。新的南站南广场不仅具有交通集散功能,还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巨大的生态休闲商业空间,成为宁波未来的新“门厅”。
(2)功能定位。火车南站是宁波市的门户和重要城市旅游形象窗口,其功能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全方位旅游服务与咨询。
(3)形象设计。新宁波形象,老宁波记忆。
(4)路径选择。结合北广场改造和南广场建设,打造宁波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形成以旅游文化传媒、旅行社为主导的旅游信息服务集聚区,整合火车站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全祖望、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南塘河历史街区纳入火车站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圈,同时,结合南站南广场打造以“孝文化”为主题董孝子庙庙会,安排寿宴餐饮、宁波地方戏表演、老宁波土特产品销售等功能,强化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
4.鼓楼府城文化旅游街区
(1)区位优势。鼓楼是现存宁波建立并设置州治机构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造型而成为港城历史的象征。与之毗邻的永丰库遗址是见证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史和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不可再得的标志性遗址,目前已开辟为宁波市第一个遗址休闲公园。永寿、秀水两个历史街区内有伏跗室藏书楼、万氏别第、屠宅、吴宅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点。由于该街区文化底蕴深厚,商业历史悠久,且毗邻天一广场商圈和和义路高档商务区,可望成为最具提升潜力的商业空间。
(2)功能定位。以府城文化旅游为核心,集居住、文化展示、旅馆、餐饮娱乐、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街区。
(3)形象设计。历史府城见证,文化休闲天堂。
(4)路径选择。围绕鼓楼和永丰库遗址等府城文化遗迹发展旅游观光步行区和城市休闲空间。鼓楼街区内部空间改造为集声、光、触、味多种感觉器官为一体多媒体府城历史博物馆,以历史宁波影像、电子地图、多功能沙盘模型等方式展示宁波府城文化;改造鼓楼步行街空间组织方式,发展电子网络、艺术摄影、书刊经营、音像制品等相关创意产业,调整提高业态档次。将中山公园和张苍水故居以及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整合到以鼓楼为中心的府城旅游线路中;结合永丰库遗址休闲公园,和海曙区文化节庆活动,开辟以击鼓、巡逻、科考、民俗表演等为主题,由鼓楼——永丰库遗址——督学行署——历史文化社区串联组成的府城文化表演线路。
永寿街及秀水街功能定位为“姚江南岸传统居住特色街区”,保护历史街区原有传统民居和街巷肌理,展现宁波地区明一清一民国各时期传统居住建筑街区的历史特征,体现民间传统生活氛围和情趣,积极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新的社区生活。根据建筑的具体物质形态在采取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的同时,考虑植入适当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居住功能、旅游观光、文化展示、旅馆、餐饮娱乐、商务办公等。
5.城隍庙老字号商圈
(1)区位优势。城隍庙商圈地理区位优越,位于宁波市中心,西与宁波最繁华的核心商圈天一广场毗邻(直线距离60米),是宁波最繁华的零售商业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区内除了郡庙、天封塔外,还有孙传哲故居、卢家祠堂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是城隍庙老字号商圈功能业态提升和空间环境深度开发的重要资源。
(2)功能定位。都市休闲商业文化、特色餐饮文化。
(3)形象设计。传统商业闹市,百姓游憩空间。
(4)路径选择。“商因庙而盛,庙因商而荣”,这里将成为宁波传统商业城的代名词和宁波城的一座地标。建立宁波小吃城,迁入商业“老字号”,强化城隍庙特色地方餐饮文化,恢复城隍庙戏台,恢复组织庙会节庆活动,还居民一个公共游憩空间。
6.沿江海丝文化走廊
(1)区位优势。沿姚江和奉化江一线的和义路——江厦街一鄞奉路,集中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主要文化资源有和义路渔浦门码头遗址、南宋古船、钱业会馆、江厦街、灵桥,延庆、观宗二寺等。沿江海丝文化展示带将和义路休闲商务区和鄞奉路休闲商务区进行了文化主题的有机扭结,形成宁波三江文化长廊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作为天一广场商圈扩容部分的两大休闲商务区具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特征,形象上代表最新的时尚趋向,功能上能够提供与世界一致的商务生活水准。北有老外滩时尚高端休闲区遥相呼应,东与江北宁动区块、江东宁波书城项目、鄞州长丰滨江休闲区隔江相望,便于承接周边地块商贸、休闲、娱乐产业辐射。
(2)功能定位。功能上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形成滨江休闲文化走廊。
(3)形象设计。港城历史商埠,海上丝路起点。
(4)路径选择。恢复和义路渔浦门码头功能,重现南宋古船,并依此为载体建立海上丝路博物馆,结合钱业会馆(钱币博物馆)打造三江水上游览线路的重要节点;改造江厘公园,开放灵桥两侧的滨水公共空间(特别是宁波日报社北侧的滨水空间),形成海上丝路文化主题公园,体现旧日江厦街集金融、商贸、物流、航运和码头于一体的繁荣景象;修缮观宗、延庆二寺,恢复原有的僧侣研修培训功能,扩大宗教旅游在全国乃至东亚的影响。
7.水乡运河文化体验带
(1)区位优势。水乡运河文化体验带位于海躇区中心区与西部边缘区的过渡地带,这里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土地空间开发和地价提升潜力相对较大。原有河塘水网(包括护城河、中塘河、西塘河及其支脉),水系保存相对完整,整治改造投入少,见效快。
(2)功能定位。浙东学术文化展示,水乡特色文化旅游。通过水陆转运交通枢纽与节点的衔接,使海曙区水陆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利于全区整体文化品牌的塑造。
(3)形象设计。品浙东遗韵,看水上宁波。
(4)路径选择。主要利用老城厢西侧原有河塘水网(包括护城河、中塘河、西塘河及其支脉),贯通护城河与姚江及奉化江水系,形成三江片在海曙区范围内的水上游览环线。建立永丰、西门、月湖、南门和澄浪码头,沟通水陆游线及不同水体间的联系,打造水上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集中体现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质。同时,打通西塘河、柳西河、祖关河、庙前河水上游览线路,形成水上游览副线,有机组合月湖历史街区、南塘河历史街区、新规划南站地块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全祖望墓、董孝子庙)以及浙东学派活动重要遗迹白云庄等,实现区域内零散分布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串联整合。
(海曙区政府 彭朱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