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村庄绿化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领导对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绿化工作都非常重视,建设与绿化的积极性很高。市林业部门在2007年初提出了“千村绿化工程”的建设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市绿化示范村达到1000个。为对这项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有切实的了解,市林业局对全市村庄绿化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为推进农村绿化,宁波市政府从2001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每年创建20个,5年创建100个“园林式”村庄到2006年底,全市共创建宁波市级“园林式”村庄196个,建成农民公园311个,新增绿地面积714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2007年“千村绿化工程”实施以来2007年和2008年全市创建绿化示范村311个,绿化示范村总数达到了507个。
(一)政策推动,调动了各地建设村庄绿化的积极性
市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得到了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慈溪市2001年开展了创建慈溪市级“绿色村庄”活动,对达到慈溪市级“绿色村庄”要求的村庄,奖励2万元。鄞州区加大了村庄绿化的工作力度,125万元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市局下达任务20个,鄞州区决定创建25个村,每村奖励资金达到5万元以上。余姚市从去年起提出了创建余姚市“十佳”庭院经济绿化示范村活动,要求在宁波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树种以香柚、香椿、枣、樱桃等果树为主。奉化市从2007年起每年投资2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村村植绿行动”,力求达到“林在村中,村中有林,一村一片林”的目标。
(二)典型带动,加快了村庄绿化的建设步伐
1993年以来,奉化市滕头、鄞州区上李家2个村被联合国命名为“全球生态环保五百佳”;余姚市泗门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造林“模范单位”;奉化市黄贤等16个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慈溪市周巷等26个镇被浙江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浙江省“绿色小城镇”;北仑区小港街道鲍家洋等29个村被浙江省绿化委员会、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绿化示范村。这些绿化搞得好的村社,已经成了我市农村绿化工作的先进典型。
(三)宣传发动,为村庄绿化投入大量资金
通过宣传发动,下发文件,组织新闻单位去绿化示范村采访,典型介绍,等形式,使争创活动覆盖面越来越广,各村庄争创“绿化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级集体经济较强的村,把造林绿化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民心工程来抓,舍得投入,使经济强村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一些经济薄弱村,对村庄绿化也舍得投入,想方设法,多方募资,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六年来,全市村庄绿化投人资金达1.8亿元。宁波市财政共用于村庄绿化“以奖代补”资金690万元,县(市)、区配套1100万元,乡镇补助2500万元,村级投入1.3亿元。
(四)上下联动,调动了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百千工程”建设,纷纷开展创建绿化示范村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来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高标准建设绿化示范村,北仑区大碶街道将“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各村工作考核,春晓镇实行党政领导包村挂点,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宁海把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列入各乡镇的考核,从而引起镇乡领导的重视,同时,创建村与示范村、整治村结合,做到资源整合,确保任务的完成。奉化市对绿化基础比较好的环境整治村,逐个调查筛选,组织绿化示范创建村去黄贤村参观取经,提高创建村的创建水平。
(五)检查促动,全市村庄绿化的水平明显提高
为提高全市村庄绿化的创建水平,市、县两级农林部门经常组织人员去各创建村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明显提高了各创建村的绿化水平。各创建村为达到要求,投入巨资建设休闲公园,加强村内河道治理,道路两侧建设景观林带,村内空闲地见缝插绿,建设景观绿地。同时还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活动。为鼓励村民在庭院内植绿,慈溪市开展了绿色家庭评比活动,调动了村民的植绿积极性。
(一)村庄绿化仍然是宁波国土绿化的一个薄弱环节
从整个宁波市的绿化情况看,山区绿化通过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措施形势看好;城市绿化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抓手,面貌日新月异;公路通道绿化基本完成,生态林带初具规模;沿海防护林建设每年投入1000万元,力度较大。相比较而言,平原村庄绿化还相对滞后,全市共有2652个村庄,达到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只有507个,还不到全市村庄的20%。目前,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已有202个,达到整治村要求的已有1560个村。相比之下,我们的村庄绿化工作还跟不上发展的形势。
(二)绿化块乏整体规划,村庄绿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www.xing528.com)
有些村搞绿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种什么树、怎样搭配、种在哪里,都是村干部随意说了算,而没有整体、长远的规划,因此有些村的绿化与村庄的总体规划不符,导致出现种了毁、毁了再种现象。该绿的地方虽绿起来了,但缺乏规划,乔木树种偏少,草坪比例过高,绿化品种单调,乔灌花草搭配不当,绿化标准低,绿化档次低。
(三)国村林建设难,创建难度越来越大
由于条件好的村都已创建围村林,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经济薄弱村、环境较差村,同时由于市级补助力度下降,给创建围村林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只有镇海区、奉化市、鄞州区、余姚市在建设围村林,其他只能以苗圃地、经济林、河道绿化、道路绿化、自然山体等作为围村林,与我们的要求有差距。
(四)绿化重种轻管现象依然存在
通过检查发现,各村为创建绿化示范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但对种后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有些死株、缺株没有及时补种上,花坛上随意堆放杂物、乱扔垃圾现象仍然存在,或者没有落实管护人员,导致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效果。
(一)规划要再完善
各地要注重搞好村庄绿化规划,规划要与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标准相衔接,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突出自然和谐,体现各村特色。在树种选择上,要坚持适地适树,多种乔木树种,多种乡土树种,要多树种造林,发挥绿化的最大效益。在具体布局上,要精心设计。在进村道路两侧要多种乔木,树种以常绿阔叶为主,营造绿树成荫的通道林;平原村庄要在村庄周围营造围村林,并要有一定宽度(至少三至五排树),真正起到防风护村和生态效能的作用。现在大部分村庄周围都有大片苗圃地、林特经济林,也都可作为围村林,可解决土地制约经营问题;村内要多种片林,有条件的可营造休闲林,休闲林要与村现有的古树群、河道、池塘等资源结合,体现特色,树种要多样,应以彩叶树为主,并适当点缀花草,为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要广泛发动群众,做到见缝插绿,树种应以经济林木、观赏树木及花卉、盆景为主。
(二)投入要再加大
开展村庄绿化,是林业部门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农林局分管领导、职能科室、乡镇农力、(林业站)、村分管领导,要做到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各县(市)、区及乡镇要加大对农村绿化的扶持力度,想方设法积极争取落实资金,以调动农村创建“绿化示范村”的积极性。目前,新农村建设投入在加大,速度在加快,各地村庄绿化一定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村庄绿化。通过八年时间的努力,全市各地已涌现了一大批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庭院景观化的新农村样板,为“百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市今后将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植扶持,使绿化示范村与“百千”工程能紧密结合起来。
(三)督察要再加强
虽然市级“园林式”村庄创建工作已有六年,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已有两年,创建标准也多次调整完善,但创建工作还缺乏绿化规划,乔木树种偏少,绿化档次不高,村绿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省林业厅要求,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乔木树种比重必须达到70%,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市领导也多次提出,农村要营造“日不见村、夜不见光”的景观。能否把村庄绿化搞好,关键在于各级林业部门的具体指导。各县(市)、区要依托各级林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帮助农村搞好绿化规划、树种选择搭配、病虫害防治和管护技术培训等工作。要加强检查督促,重点要抓布局、抓进度、抓质量。一年至少检查三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四)任务要再落实
各地要按照市下达的创建任务数,全面敲定本年“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名单。创建名单要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及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按照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标准,不失时机地抓好创建村的绿化工作,保证绿化规划落到实处。造林绿化“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重视绿化管护工作,就会降低树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绿化效果,增加绿化成本。因此在加强绿化建设的同时,管护工作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整体推进村庄绿化的发展。各县(市)、区在开展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县(市)、区级绿化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创建1000个县(市)、区级绿化示范村,整体提高全市村庄绿化水平,为绿化祖国美化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市林业局 孙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