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的中国餐饮(料理)维新号,是一家名闻遐迩的百年老店。创始人为旅日华侨先辈郑余生(1871-1937),宁波南乡杜村(今属鄞州区云龙镇)人,家境贫穷,仅在私塾读过两三年书,迫于生计,17岁时便只身漂洋过海到日本谋生,这一年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郑余生克勤克俭,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终于在东京神田九段下创办了中国餐饮维新号,以后又兼营食品、杂货,业务不断扩大。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国力日益强盛,中国留日学生很多,其中不少为江浙一带人士,鲁迅、周恩来、蒋介石等在东京时都曾到郑余生开的餐馆就餐。当时留学生黄遵三在日记中写道:“该店主虽自幼失学,但为人忠厚,富救国心,借用‘维新’两字,再后加中国传统‘店’字,正合主人个性,遂以‘维新号’名店。”郑余生为人正派,待人宽厚,恪守诚信为本的商业宗旨,逐步在东京社会树立信誉,深受各界欢迎。遇有留学生经济困难时,也可以先赊账后付钱。他严守商人本分,不赚不义之财。当时东京要物色几家推错麻将牌的商店,维新号被指定为代理人,这是份能获暴利的美差,但郑余生婉言回绝了。他说:“中国深受鸦片和赌博的祸害,日本不应该仿效。”显示了他重义轻利的一身正气。郑余生在日本经商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1933年他62岁时,将维新号业务传给四子郑勇昌,自己回到宁波乡下安度晚年。1939年夏病故,享年69岁。
郑勇昌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在东京的第二代华侨,早年在日本接受教育,为了弥补中文基础的不足,1922年15岁时特地到上海澄衷中学就读。1933年他遵照父亲意愿,接管维新号业务后,能继承、发扬老一辈艰苦朴实、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的经营传统。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不少在日华侨纷纷回国,郑勇昌也想回来,因为留在日本前途难卜,但想到维新号创业艰难,一旦弃之愧对父亲。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继续留在东京,支撑至抗战胜利。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形势发生变化,1948年他又在东京银座开设了维新号新店,除供应正餐外,兼营点心面食,自制的维新包子闻名东京,成为银座的名特产品。
解放前,祖国落后挨打,华侨在海外也低人一等受人欺辱,新中国成立后,郑勇昌对人民政府寄予厚望。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清朝腐败,丧权辱国;民国以后军阀混战、贪官成群,民不聊生。今番共产党打下天下,中国是否有希望就看这一朝了。”1949年他的长子郑双榕随航空公司撤退到香港时,郑勇昌力主应该回国去,代表家属一员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他说:“如果也到日本来,虽然一家人能够团聚,但最多不过多开一家餐饮店。”长子旋即参加两航起义,回到祖国,在北京中国民航航空器材公司工作到退休。
郑勇昌在当时东京华侨中文化程度较高,精明能干,又热心侨团工作,担任东京华侨总会理事,有一定声望。有人打算推举他担任会长,他认为祖国必定要统一,台湾迟早会回归祖国,当时会员中台湾籍者过半,会长还是由台湾籍侨胞担任有利于沟通和团结。他坚持让贤,固然与他不重名利、喜欢实干的个性有关,从中也可看出他以事业为重的风格。他非常关心华侨子弟的教育,积极筹建并被推举担任四谷华侨中小学董事长(校长),明知这是件既要出力又要出钱的苦差使,却非常乐意去做。从选择校址、聘请教职员到制订教育计划和学校规划,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为了使校产能正名合法,还亲自去办理财团法人的过户手续。
1950年5月,为了敦睦乡谊,团结同乡,重新成立宁波旅日同乡会。成立大会就在神田维新号举行,郑勇昌被选为副会长,1954年3月起任会长。同时他在东京华侨总会长期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还曾担任过东京华侨总会中文报纸《侨声报》的主持人。50年代初,宁波东乡几位渔民在海上遇难,飘流到日本,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他得到消息,马上通过日本红十字会为他们办理了上岸手续,给他们安排好生活,帮他们发电报让家属放心。当这批渔民回国时,再三向郑勇昌道谢,到宁波后又去他三哥店中致谢,当时宁波的报纸也刊登过这条消息。但在郑勇昌看来,这些都是他为同胞、为乡亲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感谢和扬名。在新中国与日本政府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之前,大陆访日人士大多通过民间渠道,用红十字会或人民团体的名义,而国民党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仍保持着外交关系,情况较为复杂,为了保护访日人士的安全,郑勇昌等旅日爱国华侨和华侨社团总是热情接待、尽心照顾。对50年代回国的华侨和留学生,也都给予各种关怀和帮助。
1961年,郑勇昌第一次回到解放后的祖国探亲观光,并应国务院侨办邀请参加国庆观礼。那时正值三年暂时困难,海外反华、反共势力乘机造谣诬蔑、恶毒攻击。当他看到中央领导同全国人民一样吃定粮供应、一样过艰苦生活,新旧社会一对比,看到了人民政府的巨大凝聚力,他感到中国是大有希望的。在北京,他与尚未建交国家的华侨代表一起受到陈毅、廖承志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廖承志同志又特地为他在家里设宴欢迎并促膝长谈。回到日本后,他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告诉关心祖国、关心在大陆亲人的华侨同乡,以打消他们的疑虑。为此,他受到了来自国民党台湾当局“驻日大使馆”的干扰和亲台势力的排挤,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他表示,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多去看望,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从1961年到1990年,他与夫人严定仙先后回国观光、探亲和应邀参加国庆观礼近20次,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和款待。1988年,他还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在此期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他深为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而欢欣鼓舞。
郑勇昌夫人严定仙(1908—1991),宁波南乡钟公庙严家村(今属鄞州区钟公庙镇)人,1939年随丈夫移居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筹建东京华侨妇女会,先后担任副会长、会长,对国内访日人士和团体都给予热情接待、精心照顾。1956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曾多次组织华侨妇女回国观光旅游。她热心公益事业,华侨生活有困难来找她,必定尽力相助。1977年她70岁生日时,决定不办庆典,将节省下来的钱,买了彩电和毛毯赠送给宁波福利院的孤寡老人。1987年她80岁生日时,又决定不办庆典,捐款500万日币用于扩建她叔父严康懋创办的、她的母校康懋小学。遇到国内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郑勇昌、严定仙一家也都有捐赠,以表达对祖国、对同胞的一片心意。(www.xing528.com)
郑勇昌于1976年又开设了以经营中国高级餐饮为主的赤坂维新号,并筹划将几家维新号联合起来成立公司。1978年起退居二线,将经营业务传给四子郑东静和五子郑东耀管理。1996年在东京病逝。郑勇昌共有5子2女,除郑东静和郑东耀外,长子郑双榕一直在国内民航部门工作,现居北京;次子郑芝珊留学美国,毕业后在一跨国大公司任高级设计师,退休后居住美国,宁波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就是他负责设计的;三子郑志勋已亡故;长女郑雪瑛现任东京华侨妇女会会长,她的丈夫张珑堂,1927年生于日本东京,宁波南乡桃江(今属鄞州区钟公庙镇)人,现任东京华侨总会常务理事、留日华侨浙江同乡会会长;次女郑惠瑛与丈夫宋福德现居香港。
郑东静1943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化学系;郑东耀1945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上智大学文学系,又留学比利时。这两位出生在异国的第三代华侨,从小就在东京华侨中小学读书,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其后又经过高等教育,到接管维新号业务时刚30岁出头,年轻有为,思想开放。1978年成立维新号餐饮公司(株式会社)后,由郑东静任社长,郑东耀任专务董事长,当时正逢日本处于70-80年代的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他们抓住机遇,扩展业务。到1982年,为加强对点心业务的管理,开设四谷维新号,建立包子点心工场,除银座维新号为满足老顾客要求仍以传统手工制作外,工场以机械化操作为主生产包子和点心,供应维新号各餐馆;并在东京都内各大百货公司设立点心代销点,扩大销售渠道。1988年、1989年,相继在东京新宿开设新宿维新号、在银座华侨总会大厦一、二楼开设银座维新号别馆。1990年,成立以轻食茶座为主的餐饮子公司。1994年,在东京二子玉川开设点心茶室玉川店。1996年开始向其他城市发展,先在横滨开设点心茶室大上岗店,第二年又在京都火车站大楼开设点心茶室京都店。1999年,配合神户地震灾后重建,开发关西地区业务,在国际会馆开设了点心茶室神户店。东京的业务也有新的发展,2001年先后开设了点心茶室吉祥寺店和杏花点心茶室店,2004年又开一家点心茶室日本桥新馆。
经过一家三代人在海外100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维新号餐饮公司包括各分支店及子公司已发展到13家(不包括设在百货公司的代销点),形成了一个由高级、中档、大众化多层次组成的餐饮制作、销售体系。目前日本经济不景气,市场供销额大幅下降,同样也给餐饮业造成了经营上的困难。维新号凭借百余年老店的良好信誉和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发挥高级、中档、大众化不同层次餐饮优势,将经营重点转移到大众化薄利多销、供应快速、保证质量的产品方面来;同时抓住传统经营特色不放,坚持在原有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拳头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占一席之地。
郑东静、郑东耀等第三代海外宁波人,能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祖国和家乡建设。郑东静现任东京华侨总会及留日华侨浙江同乡会理事,经常回国观光、探亲,2001年曾应邀与在北京的大哥郑双榕、在美国的二哥郑芝珊一起回到家乡参观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郑东耀现任东京四谷华侨中小学理事,也多次到过家乡,2003年1月还曾陪同日本客商到宁海订购木器。
(本文作者系郑勇昌先生长子)
1989年郑勇昌孙女结婚时合影(前排右一郑秀昌、右二严定仙;三排右三张雪英;后排右一郑志勋、右二张珑堂、右三郑志珊、右四郑东静、右五郑东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