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宁波帮在港澳台及海外的现状与特点

探讨宁波帮在港澳台及海外的现状与特点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尽管董浩云、王宽诚、包玉刚、李惠利、金如新、顾国华等老一代旅港“宁波帮”人士先后谢世,但董建华、李宗德、范鸿龄、包陪庆,陈慧慧、叶泰海、孙启烈等新一代“宁波帮”已经崛起。台湾也是战后宁波商人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他们和第一代“宁波帮”人士的子女一起构成了新一代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从而使其后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探讨宁波帮在港澳台及海外的现状与特点

宁波经促会课题组

宁波人漂洋过海,去海外经商,由来已久。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有三次较大规模的赴海外创业高潮。

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宁波人为生活所迫去海外谋生,地点以日本和南洋一带为主。他们含辛茹苦,依靠宁波人的勤劳和灵活的经营手腕,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其杰出代表是20世纪初在日本有“关西财阀”之称的华侨巨商吴锦堂、“鱼翅大王”张尊三和在南洋一带曾与陈嘉庚、胡文虎齐名的新加坡巨商胡嘉烈。

20世纪40年代前后,鉴尸国内动荡不宁的社会经济环境,大批原在大陆有相当基础的宁波裔人纷纷从上海等地移居港台地区,或以港台为跳板,转向日本、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等地发展,其中港台地区占人数的80%左右。

2001年香港甬港联谊会在会所召开常务理事会

他们抓住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港台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枳累,艰苦创业,奋力开拓,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海外社会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与发展,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颇受海外注目的一支华人经济力量。

香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宁波商人活动的大本营。他们为香港带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由此奠定香港制造业的基础,同时在航运纺织金融方面宁波商人成就卓著,并广泛参与各项社会事业,为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1967年宁波旅港同乡会成立为标志,众多宁波人开始在香港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到70年代末,旅港宁波人已达10余万,其中不乏工商巨子、社会名流和社团首领,如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香港贸发局主席安子介,“影视大王”邵逸夫,“纺织大王”陈廷骅、曹光彪、厉树雄、王统元,“电子大王”邵炎忠,大新银行董事长王守业以及后来担任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等。1990年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上,宁波商人占了三席(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这在遍地是广东人的香港社会,不能不让人称奇。许多旅港宁波商人还以香港为依托向世界各地发展。如镇海人包从兴于60年代赴非洲从事纺织业,1965年曾受到正在非洲访问的周恩来的会见与高度评价。鄞县人李关弟1948年去香港创业,60年代转向西非大国尼日利亚发展。如今,李氏家族已是尼日利亚四大华人财团之一,拥有10多家企业,1万余名员工。近年来,李家继承人——香港华昌集团董事长李文龙积极向内地投资,已在上海浦东投资兴办多家企业。目前,尽管董浩云、王宽诚、包玉刚、李惠利、金如新、顾国华等老一代旅港“宁波帮”人士先后谢世,但董建华、李宗德、范鸿龄、包陪庆,陈慧慧(陈廷骅之女)、叶泰海、孙启烈等新一代“宁波帮”已经崛起。最新资料显示,包陪庆与其丈夫苏海文打理的环球航运集团成功收购瑞典一航运企业后,又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积极进军内地市场,旗下拥有的轮船吨位已经超过包玉刚时代。

台湾也是战后宁波商人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早在1947年,叶启发、应昌期等旅台宁波人就在台北发起成立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后发展为大陆各地旅台同乡会中规模较大、影响最著的同乡社团。战后台湾经济一片调零,旅台宁波人利用特有的人文优势,积极参与台湾社会经济重建工作,为台湾社会经济的恢复与起飞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中产生了一批名闻岛内外的社会领袖与工商巨子,如为战后台湾农村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蒋梦麟、沈宗瀚,华隆集团创办人翁明昌及其继承人翁大铭,实业巨子应昌期,“水泥大王”张敏钰,曾被评为台湾卜大企业家之一的张东平,“棉花大王”王传麟,台北今日饭店创办人徐之丰等。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如日中天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董事长张忠谋,为台湾高科技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有“台湾半导体教父”之誉。他创办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名列美国《商业周刊》评定的2000年世界信息技术100强第五位。2001年,该企业赢利达20亿美金。近年开始进军大陆,2003年在上海松江投资10亿美元生产八英寸芯片。

1947年8月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成立大会

1963年初落成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新会馆

此外,战后宁波人在新加坡、日本及美国等地也相当活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宁波商人先后在日本东京和新加坡成立宁波同乡会。宁波旅日同乡会还于1950年重建,是日本侨界有影响的社会团体,而东京孙氏株式会社社长孙忠利、日本三晶株式会社社长傅在源都是日本华人社会的佼佼者。宁波人在美国经商是20世纪后才开始的,人数不多,但成功者不少。如镇海人应行久,1947年去美国创业,从开礼品店开始,发展为美国侨界有影响的大中集团,1979年被推举为全美华侨总会董事长。另一镇海人张济民则在70年代由日本去美国发展,1977年即在旧金山发起成立旧金山华商总会并担任首届会长。如今张氏在美国各地拥有庞大的产业,有“新加州地产大王”之称。

宁波人第三次外出高潮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出国热。2。世纪80年代后出国热在上海、宁波开始升温,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宁波海外移民更呈直线上升态势,其形式主要为留学(包括自费、公费)和投资移民两种形式,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他们和第一代“宁波帮”人士的子女一起构成了新一代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

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从而使其后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其后代一般都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不少为硕士、博士,如著名台湾实业家朱绣山4个孙子均为博士。他们以父辈的积累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无愧于前人的业绩,其杰出代表有董建华、范徐丽泰、曹其真、包陪庆以及台湾的张东平、张镜湖、沈君山、朱英龙等。70年代以后,许多旅居港台宁波籍子弟加入到留学热行列之中,纷纷赴美国等发达国家留学。原任职台湾军政界的宁波籍人士子弟在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后,多转而从事工商业或文教事业。其中不乏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原籍奉化的毛昭寰是国民党空军司令毛邦初之子,50年代随家人赴美接受高等教育后,即从事工商活动。他于1977年创办了著名的B·B公司,后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生产与销售网络遍及全球.所产号角男孩品牌服装在美国家喻户晓,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其中原料大多从中国大陆进口。其兄毛昭宪则从事科学研究,后成为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于8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里根的科学顾问。还有如美国TU斯达康公司总裁、董事长陆弘亮,祖籍宁波,出生于台湾,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90年代投身IT行业。由于他的创新精神和出色管理,UT斯达康取得巨大成功,1998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信息领域前50名风云人物之一,并获2002年度北加州地区网络通信领域“年度企业家”荣誉。

改革开放20余年来,从祖国大陆出去的一批宁波籍留学人员,经过勤奋努力,也学有所成,其人数若加上上海等地宁波籍子弟则相当可观。他们大多数取得了所在国居留权,其中不乏高科技人才或其他成功人士,开始进入当地主流社会。据了斛,在美国硅谷这一高科技集中地,宁波籍留学人员就有数十名。1984年赴美留学的宁波人朱敏于1996年与朋友合作在硅谷创办WE-BEX公司.2000年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被投资者誉为“股市明日雅虎”,成为中国内地人士创办的最成功的硅谷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拥有职工400余人,客户达1800多家。80年代中期赴美留学的北仑人徐跃农,目前已担任汇丰银行北美总部高级副总裁。

据20世纪80年代资料统计,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宁波帮”(不包括新移民)共有65000多户,分布在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港澳32000多户,台湾16000多户,国外17000多户。他们经营的比较有名气的工商企业约有112家,其中香港55家,台湾25家,形成了一支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家队伍。同时在科技、教育、文化诸领域海外宁波人也有不凡的表现。如於梨华(有“留学生文学鼻祖”之称)、董鼎山(美国著名专栏作家)、马友友(世界第一大提琴手)、李名觉(美国艺术设计大师)、汤于瀚(曾任香港医学会会长)、倪匡(笔名卫斯理,香港著名作家)、邬维庸(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张镜湖(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沈君山(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庄思浩(著名软件专家)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海外“宁波帮”与国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统计,宁波市共有“三胞”亲属98000余人,其中港属43000多人,台属32000多人,侨属(包括外籍华人眷属)23000多人。岁月变迁,星移斗转。如今港澳台和海外”宁波帮”人数有了较大增加,据粗略统计,目前旅居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宁波人约有60万,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从数量上看,远不及我国福建、广东等地在海外的“三胞”为多,但确如小平同志所言是支人数不多,质量较高的队伍。他们在港澳台和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具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

宁波人重乡情友谊,历史上同乡社团组织曾是凝聚旅外宁波人的重要形式,港澳台及海外宁波人也不例外

港澳台及海外宁波人同乡社团的历史相当悠久。目前,港澳台及海外宁波人同乡社团和以宁波人为主体的地缘组织约有20余个,其中又以港台及日本为最。在香港,属于宁波人的社团主要有宁波旅港同乡会和香港甬港联谊会。宁波旅港同乡会成立于1967年,创会会长是李达三。当年参加宁波旅港同乡会的宁波籍知名人士有王统元、王宽诚、包玉刚、包从兴、安子介、邵逸夫、陈廷骅、马临、曹光彪、董浩云、顾宗瑞等乡长。创会时订下的宗旨是联络乡情,发扬互助合作精神,造福桑梓,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为香港的繁荣和祖国的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该会成立后相当活跃,是香港社会有影响的社会团体。香港甬港联谊会成立于1980年,是在王宽诚和俞佐宸的共同倡导下,于香港、宁波两地分别成立“甬港联谊会”。这两个联谊会的成立在香港和宁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于对口联系,优势独特,进一步密切了两地的联系,加强了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宁波旅港同乡会和香港甬港联谊会,旅港宁波人比较集中的社团还有香港苏浙同乡会和香港上海总会,这两个社团与宁波的联系比较紧密,多次组团访甬,并在宁波捐资办学,赈灾济困,做了许多好事。很多宁波人在这两个社团中担任会长、副会长和会董,如现任香港苏浙同乡会的会长曹光彪,香港上海总会的创会会长王剑伟和现任会长李和声都是宁波人。特别是宁波人在上海总会中占有压倒的优势。

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成立于1998年12月,由在香港的浙籍社团联合组成。李达三担任首届会长,顾国华也曾任会长。

澳门苏浙沪同乡会成立于1996年8月,由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同乡人士组成。宁波人曹光彪等为名誉会长,其女儿曹其真任会长。

在台湾,成立于1947年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是广大旅台宁波人的“家”。目前有会员6000余名,原是台湾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地位特殊,近年来,尽管其影响不如以前,但由于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运作规范,其势力仍不可小看。特别是1992年王雄夫任该会理事长以来,致力于两岸交往与家乡事业,成绩卓著,并在台湾地方选举与反对“台独”斗争中表现不俗。现任理事长为翁大铭。

在日本,属于宁波人的社团有宁波旅日同乡会和中华旅日宁绍同乡会。宁波旅日同乡会成立于1922年,由陈锦余、何秉发在日本东京创立。周所桥、周祥赓、张和祥、堤志明、长江启泰等先后担任会长,现任理事长是傅健兴。该会以敦睦乡谊、团结同乡、发展福利、为会员排忧解难为宗旨,在日本侨界很有影响,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2000年,长江启泰率团首次访问宁波,此后又多次组团来访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中华旅日宁绍同乡会于1922年在东京成立,是旅居东京的浙江宁波、绍兴侨胞联络乡谊、团结互助的同乡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迫解散。

以宁波人为主的同乡社团则有留日华侨浙江同乡会、兵库县浙江同乡会和神户三江会馆。这三个社团宁波人占有优势地位,与宁波的联系一直比较密切,曾多次组团访问宁波,为促进宁波与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合作交流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留日华侨浙江同乡会于1968年7月在东京成立,宁波人钟永义、王家福和刘京荣曾先后担任该会会长。现任会长张珑堂、副会长徐道德、傅宁兴和事务局长张珑庭都是宁波籍人士。日本兵库县浙江同乡会成立于1989年,宁波人卢德财为首任会长,继任会长汪和生、现任会长沈宏华都是宁波人。神户三江会馆成立于1912年4月,历史相当悠久。该会以开展中日文化交流为其主要任务之一,主要由江苏和浙江籍的华侨、华人组成,现任理事长是宁波人姜成生,副理事长和理事中也有不少是宁波人。

在新加坡的宁波人社团主要有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和新加坡三江会馆。新加坡宁波同乡会成立于1937年,由邵逸夫任首届会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会务停顿,1967年批准复兴,胡嘉烈任第一、二届主席,历任主席有水铭漳、朱承民、董发昌、崔珏琛、顾宝庆等。现任会长朱克勇,司理刘南猛。新加坡三江会馆原名新加坡三江公所,1906年由宁波人傅竺贤等发起成立。会员祖籍几乎包括除两广、福建以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会馆成立以来,宁波籍人士一直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宁波人胡嘉烈、水铭漳长期担任会长。该会在新加坡侨界有相当的影响力。现任会长李秉萱及邵逸夫之子邵维铭对该会发展贡献重大。(www.xing528.com)

泰国的江浙会馆于1923年在曼谷成立,由江、浙、沪旅泰侨胞组成,其中沪、甬籍占多数“宁波人徐长寿、胡国材等先后任会馆领导人。1990年由宁波北仑人陆恩达出任第30届理事长,蝉联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氏多次组团来宁波访问。

马来西亚三江总会由雪兰莪三江公会等五个社团组成。成立于1946年的马来西亚雪兰莪三江公会由江苏、浙江和江西三省侨胞组成,其中宁波人占了一定的比例,如现任名誉会长王南叠、任国铭,副总务袁忠德等都是宁波人。

创建于1906年的新加坡三江会馆新会所于1973年12月落成开幕

成立于1929年的汉堡中华会馆暨中华子弟学校外景

在欧洲,值得一提的宁波人社团,只有德国汉堡中华海员之家、德国汉堡中华会馆和旅德宁波同乡会。德国汉堡中华海员之家的前身是郭县人陈纪林于1920年创办的汉堡水手馆,1962年由其子陈顺庆发展成为汉堡中华海员之家;德国汉堡中华会馆又称汉堡中华公会,也是鄞县人陈纪林于1929年发起成立的。这两个社团多由宁波籍水手组成,汉堡中华会馆到后来扩展到各行各业华侨及其他国籍友好人士。现任理事长是陈顺庆的儿子陈名豪。旅德宁波同乡会是1998年3月在汉堡成立,由陈名豪等人士发起,陈名豪任理事长。该会宗旨是:联络感情,眼务家乡,互相帮助,不论地区和信仰,海外宁波同乡是一家。陈氏非常热心家乡事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家乡鄞州区姜山镇定桥村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

美国的宁波人社团有以王心仁为会长、傅先清为理事长的纽约宁波同乡会,成立于1999年11月,现有会员近百人。

美东三江公所是由旅美浙江、江苏、江西籍人士发起,成立于1929年6月,宁波人陈志飞和王心仁都担任过该会主席,现任主席胡运熹是宁波慈溪人。目前有会员1000余人。公所有常设机构致力于慈善事业,对各慈善机构、社会教育和文化艺术团体均予捐赠或作实质性协助;并设有“三江文教奖学基金”,从1996年起每年一次颁发给学业优异的三江子弟。尤其对会员参与美国政治活动和竞选公职均予积极鼓励和支持,如为美国首位华人副州长吴仙标的参选成功作出了贡献,公所积极推进与中国内地的联系,1997年宁波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时,曾组织会员捐款贩灾。

旧金山东华社成立于1944年。现有会员400余人,以江苏、浙江两省为主,都来自中国东部,故称东华社。其诞生和发展与宁波籍海员的参与和努力密不可分。现任社长为宁波籍人士陆森茂。

创建于1929年的美东纽约三江公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新移民的增多,一些宁波新移民同乡社团随之产生。如1996年成立的澳大利亚宁波同乡会、2001年成立的加拿大宁波同乡会。与老一辈海外宁波人一样,近年来宁波新移民也寻求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地缘性社团或向业缘性社团发展,以保持团体的开放性,增加团体的力量。如1999年成立的纽约宁波同乡会就由大批宁波留学生参与发起。

创建于1944年的美国旧金山东华社会馆

1989年赴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宁波慈城人王建军,在1992年与其他中国留美博士一起创立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协会,并任首任会长。1994年12月,王建军等人又在华盛顿成立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并任第二届会长,该会成员有近180所中文学校,共6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参加,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全美中文学校的发展。

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同乡社团在不同时期,其职能与会务重点有所不同。早期着重于同乡间的慈善福利事业,如扶贫济困、调解纠纷、祭祀祖先等;后期则开始参与当地社会事务,努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并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出钱出力。近年来,各同乡社团与宁波的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力图在宁波的发展中寻求自己的发展机会。

1.人数不多,相对集中,聚集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宁波帮”地理分布的特点。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统计,“宁波帮”在港台人数最多,占75%左右;在美国、加拿大占15%;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约占5%;在西欧约占2%。“宁波帮”因水而兴,有较强的海洋意识,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般都靠着大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有利于“宁波帮”在海外的立足与发展,也有利于“宁波帮”之间的社会交往和经济联系。

2.智财俱优,人才济济,中、上层比例较高,是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的社会分层特点。社会分层是根据几个社会标准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它既有客观上经济地位的划分,又有主观上价值评判。20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对职业比较明确的26606位宁波籍人士统计分析,工商界人士6069人,占第一位;工人5842人;海员3329人;学生3286人;科学、教育、文化界3131人;职员3213人;军政界1218人;手工业者518人。其中工商界、科教文界,军政界人士共10418人,占39%,这些人一般在经济上占有优越的地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在政治上有较大的权利,这种分层结构反映了“宁波帮“智财俱优。据80年代后期资料统计,港澳台和海外“宁波帮”中有政府官员157人;著名工商界人士316人;著名科技界人士173人;社团负责人39人;社会名流22人;与台湾上层政界有联系人士122人,尽管现在情况有了不少变化,特别是由于台湾政局突变,致使旅台宁波人在台湾的政治地位受到较大打击而纷纷退出政坛,但港澳台和海外“宁波帮”社会分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大的改变。“宁波帮”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仍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特别是在港澳台地区尤为注目。这种局面既是历史造成的,也是“宁波帮”特有的创业精神与商业文化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3.因地制宜,各显神通,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是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经营活动的特点。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海外“宁波帮”的经营活动必然带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首先,出现了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如老“宁波帮”董浩云的金山船务公司(后改为东方海外),包玉刚的香港环球航运集团,邵逸夫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陈廷骅的南丰纺织,曹光彪的永新集团,台湾的亚洲水泥公司等等,经营范围相当广泛。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有:新加坡的新马公司,经营建筑、玻璃等业;香港幸福企业集团,经营金融、地产、建筑、贸易等业;美国应行久经营地产、礼品和餐厅等业。因此,从整体上看,“宁波帮”经营的行业可以说应有尽有。其次,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宁波帮”经营又分散在世界各地,经营活动要受到当地经济、文化、地理条件的制约,他们在多年的经营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顺应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环境,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香港主要以航运业、纺织业、房地产、金融业等;在台湾有纺织业、建材业、电子、航运业等;在日本主要有餐馆、服装业、贸易等;在美国有餐馆、电子、航运业等;在东南亚各国主要有建筑业、木器家具业、洗衣业等。综上所述,除海洋航运业外,宁波人在各地经营领域上出现了差异。

4.整体松散,局部聚合,由地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并向业缘发展,是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群体组织结构的特点。由于海外宁波人在地理上比过去更分散的缘故,总体上来看,其组织程度比过去更为松散。维系群体的纽带是宗亲和乡情及部分经济上的往来,但是它有同一地方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方式,有共同的方言,有“宁波帮”的种自我意识和行为。从局部来看,海外各地的同乡会、联谊会组织有规范性,有组织成员、宗旨、制度,并有经常性的活动。如宁波旅港同乡会、香港甬港联谊会、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宁波旅日同乡会等,他们有定期的聚会和经常的活动,是联系各地“宁波帮”的主要纽带。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程度的提高,海外宁波人社团有了较大变化.其主要特点就是日益突破狭窄的地域观念,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地缘性社团,或向业缘、综合性社团集结。由于宁波人有较强的团体意识,加上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故他们在这些社团中比较活跃,甚至扮演主要角色的也不在少数。如香港上海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美国华商总会、加拿大苏浙同乡会。

5.“江山代有人才出”,老一代“宁波帮”淡出经营第一线,新一代“宁波帮”已经成为中坚力量,这是港澳台及海外“宁波帮”在内部结构上的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后赴海外创业的第一代“宁波帮”人士年事已高,诚如赵安中所言已是落日余晖,来日无多。自然规律难以避免,他们有的已经去世,如王宽诚、包玉刚、李惠利、应昌期、应行久、金如新、顾国华。健在的也都基本上退居幕后,不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并且已经完成新旧交替匚作——第二、三代人士已成功接班。其后代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对外部世界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由此创造出不凡的业绩,甚至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大展风采。

新一代“宁波帮”与前辈相比,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一,他们大多出生和成长在海外,对家乡很陌生,没有前辈们那样浓郁的故乡情结;其二,他们接受较多的是西方文化思想,因此在自身价值观念的趋向上,与前辈们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注重“同乡利益”、“故土报答”有所不同;其三,他们接受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理念,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经营的方式、理念、范围、领域更具有开拓性,与老一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局限于一地一业,较为保守的经营方式也有不同;其四,他们中的一些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后有较明显的政治追求倾向,而老一代则主张低调。以港澳地区为例,这方面除董建华、范徐丽泰、曹其真等以外,邬维庸连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李宗德为全国人大代表,孙启烈为香港观塘区议员,金维明、顾建纲等则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2005年5月26日,宁波市政协主席、宁波经促会常务副会长王卓辉会见以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徐鸣翔为团长的香巷新一代“宁波帮”访甬考察团

①香港新一代“宁波帮”访甬考察团参观宁波杭州湾大桥建设工地

②香港新一代“宁波帮”访甬考察团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③香港新一代“宁波帮”访甬考察团参观古镇慈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