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解决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如何解决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不管总量平不平衡,组织的人力资源往往存在着结构的不平衡,即有的岗位供大于求,有的岗位供小于求,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1993年开始,飞龙集团在无人才结构设计的前提下,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不管总量平不平衡,组织的人力资源往往存在着结构的不平衡,即有的岗位供大于求,有的岗位供小于求,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进行内部人员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岗位,满足这部分的人力资源需求。

②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从事空缺岗位的工作。

③进行人员的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调整人员结构。

总之,企业应依具体情况制订供求平衡规划。在制订平衡人力资源供求的政策措施过程中,不可能是单一的供大于求、供小于求,往往可能出现某些部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而另几个部门可能供不应求,也许是高层次人员供不应求,而低层次人员却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的情况。所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出相应的人力资源部门规划或业务规划,使各部门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层次等方面达到平衡。

【实践案例】(www.xing528.com)

飞龙集团人才结构设计失衡

1990年10月,飞龙集团只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75万元,员工几十人的企业,而1991年实现利润400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6 000万元,1993年和1994年都超过2亿元。短短几年,飞龙集团可谓飞黄腾达,“牛气”冲天。但自1995年6月飞龙集团突然在报纸上登出一则消息:飞龙集团进入休整,然后便不见踪迹了。这是为什么?1997年6月,消失两年的姜伟突然从地下“钻”出来了,并坦率地承认飞龙的失败是人才管理的失误。

飞龙集团除1992年向社会严格招聘营销人才外,从来没有对人才结构认真地进行过战略性设计。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联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现象,而且持续3年之久。作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保健品前几名的公司,外人或许难以想象,公司竟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竟没有一个完整的选择和培养人才的制度。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

从1993年开始,飞龙集团在无人才结构设计的前提下,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1993年3月,一位高层领导的失误造成营销中心主任离开公司,营销中心一度陷入混乱。这样一来,实际上就造成了无法管理和不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