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挑战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挑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土地和房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实现其优化配置需要以资源配置理论作为基础与指导。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和诸多外部干扰因素,这种资源优化配置仅仅是与现实经济生活有很大差距的理想状态。为此,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帕累托效率进行了修正,提出将制度交易费用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挑战

资源优化配置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属于法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范畴,其研究目的是如何在各种用途、主体间分配稀缺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土地和房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实现其优化配置需要以资源配置理论作为基础与指导。

(一)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资源优化配置,即资源最佳的利用方式和配置状态,是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水平和资源状况下,对资源在不同主体部门、用途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搭配,以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资源配置要求资源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的同时,兼顾其他社会效益和目标,使资源合理配置于不同主体或生产不同的产品。虽然部分项目中资源配置的多重效益可能相互依存且彼此呈正相关,但在有的资源利用项目中,各种效益存在相互排斥的情况。因此,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全面估量各种效益并进行利弊权衡,按照综合效益的原则进行资源分配。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效益原则不是几种目标间的均衡或同时获得几种目标的最大化,而是通过一种主导目标辅以其他目标的实现,要视具体地区、系统层次而做出选择。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理念是使社会各种矛盾不断获得解决和协调,做到“因地制宜、地尽其用、各得其所、合理利用、协调控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标准

古典经济学中,通常使用帕累托最优来表示资源的优化配置。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这种状态是指任何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一个人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的状态,即资源在既定的社会生产技术和利用者偏好函数条件下达到了最适度的配置状态。反之,资源配置就处于帕累托无效率状态,可按照一定方向目标调整现有的资源配置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对帕累托效率进一步拓展则是帕累托补偿原则,也称为卡尔多改进,即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社会总福利得到改进,则资源的实际配置过程就是向效率状态的逼近。

帕累托效率是在既定的制度下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其假设条件为市场完全竞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市场交易费用为零等。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和诸多外部干扰因素,这种资源优化配置仅仅是与现实经济生活有很大差距的理想状态。为此,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帕累托效率进行了修正,提出将制度交易费用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使用与使用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成本与收益或效用的比较。但由于收益的表现形态(实物、货币等)以及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存在差异,使得面对同一事实的资源配置状况,不同主体基于不同的效用观可能做出不同的效率评价。因此,资源使用效用内涵的不同决定了资源效率的标准具有多元性。但效率标准的多元性体现在收益方面,而一致性却以成本为基础。不管人们对效率从何种意义上评价,有什么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资源稀缺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是节约资源,或者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耗费尽可能少的成本。因此,当人们进行效率评价时,当效用或收益的计量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时,可以对它存而不论,只计量成本,由成本的高低来体现效率的高低。以上就是科斯以制度交易费用作为资源配置效率衡量标准的思想逻辑。实际上,效率的本质在理论上就是要求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从实践上看,效率只有在交易费用尽可能小的环境中才有意义。这里的交易费用即便不能准确衡量,也应该能够相互比较。(www.xing528.com)

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资源配置只能达到帕累托次优,而非理想情况下的帕累托最优。以交易费用为衡量标准的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其本质上不是对新古典市场配置资源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帕累托效率理论的继承、拓展与修正。

(三)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计划配置或政府配置。这种配置方式下,主要通过政府的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实现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第二种方式是市场配置,由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分配和组合起调节作用,由于资源配置可以被视为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实现的,所以在微观层次上,市场化资源配置就是一个实现资源配置的行动,由政府与其他经济当事人之间的命令——服从关系转变为平等人之间的自愿交易。

市场配置资源表现为由内在机制决定的过程。市场配置资源有利于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根据市场供求,间接和自动地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效益配置和供求平衡。但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部分情况下在某些领域的“市场失效”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而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计划配置资源表现为有外力作用决定的人为过程。政府配置方式更能体现政府意图,直接和自觉地配置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计划配额排斥选择,政府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资源闲置、浪费、错配的现象。

因此,市场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都具有可能失效或失灵的局限性。而对市场失效和政府失灵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防止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增加人们选择时的理性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