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地产泡沫与收入分配效应相关理论

房地产泡沫与收入分配效应相关理论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对社会财富的增长有着关键影响。国家总收入在整体上可划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生存工资”理论,将工人看作商品,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认为收入分配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使得房地产价格进一步被提升,资本收入与劳动力收入差距快速拉大。

房地产泡沫与收入分配效应相关理论

1.古典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1)亚当·斯密三种收入价值论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社会进入商业和工业空前发展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并逐渐壮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斯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了分配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斯密将社会划分为三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被划分为三个方面: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和地主的地租。相应的分配论也就分为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工资理论:工资是对工人阶级劳动的支付。一方面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劳动的收入由劳动决定。另一方面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劳动的自然价格,用来维持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利润理论:一方面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所创造的高于工资被资本家所占有的劳动价值。另一方面从收入价值论出发认为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资本的报酬。地租理论:一方面认为地租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被地主阶级占有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认为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斯密以工资、利润和地租为研究对象,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关系做了这样结论:国民财富的增加,使得地租和工资都增加,而利润会减少。

(2)大卫·李嘉图“生存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

大卫·李嘉图“生存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租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其分配理论继承了斯密分配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对社会财富的增长有着关键影响。国家总收入在整体上可划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生存工资”理论,将工人看作商品,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工人的工资能够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价值,称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表现为随着劳动市场供求状况围绕其自然价格上下波动。但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长期内工人只能得到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最低工资。利润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工资的部分,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价值。同样,利润在长期中具有下降的趋势。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地主不用付出就可以获得的那部分报酬。主张以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并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由土地的先天条件获得的地租称为纯地租,也称为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对土地的后天改良获得的地租为资本投入所获的利息,也称为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2.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爆发的情况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辩证阐述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一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劳动价值论。创造性地提出劳动二重性,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认为收入分配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二是剩余价值论。地主阶级的地租和资本家所有的利润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分配是生产的环节,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工资是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而剩余劳动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第二,要素分配理论,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获取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第三,按劳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分配方式。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效率与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生产条件的公平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劳动效率的提高加速生产的发展。

3.发展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

(1)库兹涅茨倒“U”形收入分配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收集大量经济历史数据发现,国家的收入分配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收入分配不均衡的时期,然后再触底反弹。一个国家在初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上升到中等发展水平后收入分配水平最不合理,随后慢慢缓解,收入水平差距逐渐缩减,达到公平合理的水平。他提出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形假说,称为库兹涅茨曲线。在库兹涅茨的理论中,我们发现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是一个自发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资源稀缺,资源的边际回报率较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获利水平高且较容易。(www.xing528.com)

一方面从城镇化发展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劳动力资源从农村涌入城镇。因此,相对而言劳动力数量众多且价值低廉,资本数量稀缺,获利空间大。拥有资本的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出卖劳动力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得房地产价格进一步被提升,资本收入与劳动力收入差距快速拉大。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而言不再是稀缺资源,劳动力反而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价格提高,资本价格逐渐便宜。另一方面从政治进步角度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者在工会与务工单位的谈判力量越来越强,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利益逐渐向劳工转移,更多的劳工权利得到保障,劳工收入稳步增加,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2)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假说,对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进行了阐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经济结构二元化特点,即以传统农业生产部门与以现代化工业作为生产部门并存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农业部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回报率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生产效率高,盈利水平强,工业部门员工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农民收入水平。这就使得农业部门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期望获得更多劳动收益。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单位劳动力价值低廉,而资本稀缺且获利能力强。随着资本在工业部门不断积累,劳动力与资本获利水平差距逐渐缓解甚至发生逆转,劳动力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劳动者的工资不断提高,资本通过长期积累获利能力与边际回报率递减,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当前我国在人口红利的带动下,城镇劳动人员供给充裕,劳动边际收益率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低廉。但房地产价格随着需求上涨不断飙升,同时带动了租金的上调。房屋资产获利与劳动力工资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富有人群通过资本的升值进一步获利,而劳动力收入随着房屋租金上涨进一步被压缩,产生二元化经济结构下的收入差距扩大,即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3)缪尔达尔“累积因果循环”理论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样会带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对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研究。他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进行划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划分为落后地区,发现整体地区经济结构体现出地理的二元经济结构。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出现分化,并通过累积循环效应不断强化。假如一个国家所有地区在某时间内都处于统一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利润回报率一致。在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如政策倾斜、外来资金注入、先进技术的研发获得、优质劳动力资源的涌入等,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开始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资本快速积累,获利水平与收入快速增长,一个累积因果循环被激发。经济发展快速地区收入水平高,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大,吸引大量的优质劳动力资源与优质资金和资本快速涌入。技术研发加快,资本积累速率增长迅速,进一步吸引不发达地区的项目资本、人力资本流入该地区,产生虹吸效应。而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资产获利水平相较发达地区获利水平的下降,更加无法吸引优质项目,该地区员工收入增长迟缓,积累一定时期后与发达地区产生较大的收入差距。久而久之,发达地区的收入越来越多而贫困地区的收入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了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缪尔达尔将以上经济现象称为“回拨效应”。

缪尔达尔进一步研究认为在形成地理二元经济结构后,由于发达地区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入,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但在地理空间的限制下,房地产需求快速攀升从而推动房价攀升、租金上涨,医疗卫生教育娱乐等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交通拥挤、生活成本提高、环境恶化的条件下,支出不断加大。同时投资者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回报逐渐下降,生活舒适度下降,在综合因素作用下,资本、人才开始从发达地区迁移到不发达地区,产生“溢出效应”与“扩散效应”。欠发达地区资本回报率上升,劳动力收入增加,技术创新涌现,落后地区逐渐开始发展,出现赶超现象。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不平衡现象缓解,地区间收入分配水平差距缩小,整体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当前随着地理二元结构在中国的出现,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资产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房地产价格攀升过程中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贫富差距,产生房地产收入分配效应。缪尔达尔累积循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房地产收入分配效应产生机制。

4.凯恩斯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英国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加速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理论与以往理论不同,从以市场为基础转变为以政府为基础,政府可以实行经济政策实现对经济的调节。凯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论重点关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导致有限需求不足和非充分就业问题,从而影响经济正常增长。收入分配不足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是市场所不能解决的,必须要由政府来解决。他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政府可通过财政投资实现收入分配,因为政府投资可发挥自身的乘数效应。当政府加大财政支出,购买生产资料时,生产资料部门将一部分资金留作生产,一部分发放工人工资。工人用工资消费,消费部门得到资金,将资金同样一部分留作资本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发放工资,如此这样循环,带来经济的多倍增长。凯恩斯提出了两个方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一是提高富人阶层的税率,向富人多征税;二是消灭食利阶层。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的迅速膨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严重。富人投机需求旺盛,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依靠房产的“食利阶层”。从房产泡沫来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调节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