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和延迟时间之间的负向关系,对于行为的动态一致性有重要的影响。如图7-2所示,假设某人必须在两种收益之间做选择:一种是较小但较早的收益S,会在tI时间点发生;另一种是较大但较晚的收益B,会在t2时间点发生。[5]图中的曲线,代表个人在不同时间点,所感受到的两种收益的现在效用。如果个人是以固定的贴现率(即不同延迟时间的贴现都是固定的)来贴现未来的话,那么两条曲线将永远不会相交。然而,就像我们在实证研究中看到的,如果贴现率作为延迟时间的函数是递减的,那么两条曲线可能会相交,产生偏好反转。当两种收益的实现时间都够远时,个人会偏好B,但是当S的实现时间变得比较近时,它的相对价值会增加,到了t*之后,S在现值上会突然超越B。曲线相交表示行为不会一直都是一致的。在早上,当诱惑还很遥远,我们发誓要早点儿上床睡觉、坚持节食计划、不喝太多酒。结果那个晚上我们到凌晨三点才睡、吃了两盒巧克力、在挪威餐厅试喝了每一种白兰地。应用到储蓄上,如同斯特罗茨(Strotz,1955)所指出的,如果贴现率随着时间递减,那么人们永远都会在现在消费得比较多,而不会按照事先的计划来做。
图7-2非幂函数的贴现率(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Ains lie,1975.
动态不一致性的问题引发了关于消费者自主权的问题。谁是主权所有人?是设定闹钟要早起的自己,还是第二天早晨关掉闹钟继续睡的自己?这是很有启发性的,我们常看到,有远见的自己会采取行动来约束或改变鼠目寸光的自己。节食的人会付钱待在“减肥中心”,那里的主要要求是保证让客人吃不饱;酗酒的人吃“戒酒硫”(antabuse),如果他们喝酒的话会引起恶心、呕吐;抽烟的人一包一包地买烟,而不是一条一条地买(比较便宜)。还有,虽然已经不流行了,但圣诞储蓄(Christmas clubs,一种储蓄存款计划)曾在美国风行了好几年。这些储蓄计划实际上很不方便——要每周亲自去存、金钱流动低(到11月底才能提款)、低利率(在某些案例中是零利率)。当然,不流动性正是圣诞储蓄的要求,因为顾客想要确保他们用来购买圣诞礼物的资金。由于大家已经认识到,在自我约束行为及其他形式的个人内在冲突方面,传统决策模型的解释能力有限,许多作者因而提出了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将经济行为视为多重自我与各种互相矛盾的偏好之间内部竞争的结束(Ainslie,1975; Elster,1979; Schelling,1984; Thaler and Shefrin,1981; Winston,1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