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数十载,能够精通一门手艺就很不容易了,但有一个人却精通诗、书、画、印,这个人就是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他成功的原因,那么非“勤奋”莫属。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作品数量惊人,质量颇高。
纵观齐白石先生的一生,似乎一直都跟“匠”有缘。齐白石出身贫寒,11岁开始打柴、放牛、捡粪;13岁开始扶犁、插秧、收稻。不过,齐白石并没有放弃学习,在回忆里,他曾写过这样的情景——牛角挂书牛背睡,可见幼时读书之勤。
15岁那年,家里人送齐白石去学木匠。这是一个养家糊口的手艺,齐白石很勤奋地学着那些雕花的木工活。渐渐地,方圆百里都知道了有个姓齐的木匠。不过,他不是一个“安分”的人,看见别人画像,觉得有意思,就偷学了几回,随后径自写真,没想到神形俱像。那时候,乡间有人去世,没有遗像,就会临时请行家来画一个。为了赚钱养家,齐白石不嫌画活儿晦气,照单全收。
后来,有乡绅留意到了这个多才多艺的青年,不忍心看他的天赋被埋没,就主动找到他,问是否愿意学习真正的绘画。齐白石当然愿意,但他担心去读书学画,就无法做工维持生计。乡绅给他出主意,让他一边读书学画,一边靠卖画赚钱。就这样,齐白石认了这位师傅,开启了从木匠转为画匠的生涯。
齐白石最擅长画小虾、小虫等动物,造诣很深。后来,他又学习篆刻,并得了一个“三百石印富翁”的雅号。关于这个雅号,其实是有典故的,我们从中能够领略到这位大师的勤奋与刻苦。
初学篆刻时,齐白石经常不得要领,为此很是苦恼。一次,齐白石去请教一位擅长篆刻的朋友,那位朋友告诉他,想学好篆刻有个窍门:到南泉冲去挑一担础石回来,随刻随磨,等到刻上三四个点心盒,石头都磨成了石浆,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www.xing528.com)
听了朋友的指点,齐白石真的这么做了。他弄回许多石料,刻完磨掉,磨完再刻。屋内一个地方弄湿了,换个地方再继续。就这样,不断地移动位置,直到整个屋子没有一块干爽的地方为止。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地上的淤泥越来越厚。当一担础石都化成了泥,齐白石也练就出了一手篆刻艺术。
齐白石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多年后,当齐白石回想起自己学习篆刻的经历,写下了这样两句话:“石潭旧事等心孩,磨石书堂水亦灾。”
对齐白石来说,勤奋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生的习惯。他对画画和篆刻的坚持,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因为现有的成就而停留,他们时刻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勤奋中追求更精湛的技艺。正因为这种勤奋和刻苦,才使得齐白石先生从一个牧童到木匠,从木匠到画匠、雕匠。他的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造就了他中年时期的“五出五归”,以及60岁时的“衰年变法”,和名扬中外的艺术成就。
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大开大合,成就伟业,固然可羡。可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世间也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像齐白石先生用一生实践这种勤奋刻苦、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在专注和积累中,成就属于自己的不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