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恪守原则,做成事的天梯

恪守原则,做成事的天梯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根本,就是德国人在产品制造上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毫无疑问,在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规规矩矩地去做;在没有硬性规定的条件下,给自己设置一个底线,恪守自己的原则。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守住原则和底线,都是一种境界。未来的日子,我们当多一点工匠精神,坚持信念,恪守原则,追求手艺上的精进,而不是突破内心的底线。“原则”既是为人的根本,也是成事的天梯。

恪守原则,做成事的天梯

我们先来谈谈“德国制造”的话题:为什么一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能够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究其根本,就是德国人在产品制造上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德国人不喜新厌旧,他们对有经历的、有文化记忆的、有历史回忆的东西颇具感情,不会贪图眼前利,而是珍视身后名。所以,他们制造出来的圆珠笔,就算摔在地上十几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他们建造的居民住房,就算住上120年也不会倒。

德国有一家王家歌剧院,曾经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炸毁。那座歌剧院是花费了200年才建好的,就这样被毁掉,德国人心痛不已。于是,在“二战”以后,他们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聚集了上百名科学家、考古学家、文化学家、建筑师、技术工人等,用了35年的时间,将一堆破砖烂瓦重新装了回去。现在,再看这家王家歌剧院,丝毫没有修补过的痕迹,如今它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某外国记者采访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位西门子总裁说:“靠的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被问及,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否就是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这位西门子总裁又说:“德国人的经济学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而非为了经济利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

所有的制造生产并不是奔着利益而去,而是为了制造出更好的东西,拿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这俨然就是现代的工匠精神。德国制造的优势,从来都不在价格上,而在质量上,所以他们从来都不承认“物美价廉”,只要求生产世界领先水平、技术难度高的产品。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说:“制度、规范,这是不允许任何人打破的,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制度去履行你的行为,有些人利用亲戚关系来找,我们不可以这样做,宁可放弃这种亲情关系也要坚持原则。”(www.xing528.com)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企业的原则,那么作为个人呢?毫无疑问,在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规规矩矩地去做;在没有硬性规定的条件下,给自己设置一个底线,恪守自己的原则。

纽约的一座公寓里住着一个叫西蒙的孤单老人,他记性不好,经常忘记带钥匙,走在大街上也时常会忘记回家的路。不过,西蒙有个原则,那就是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总要表达谢意才安心。有一回,西蒙在邻居的陪同下去了一次医院,第二天邻居有事离开了此地,而西蒙当时没有想起向邻居道谢,就赶紧发了一封特快专递,偌大的纸上就写了两个字——谢谢。邻居回来后对他说,不必用特快专递的形式来表达谢意,而西蒙却十分认真地说:“什么都可以忘,唯独对帮助过我的人表达谢意不能忘,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守住原则和底线,都是一种境界。梦工场公司董事长王阳,曾经有过一番感悟:“人要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很容易的,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则步步维艰。但正因为你能坚持得住,才能让困难和痛苦淘汰与你有同样目标的人,你才能最后享受登上巅峰的快乐。”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不一样,但在内心深处,都应有一个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哪些事情要努力去做好,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但任何的自由都当以自律为前提,没有原则的人是无法做成大事的,无论个人还是团队,信念和原则都是最后的底线。

未来的日子,我们当多一点工匠精神,坚持信念,恪守原则,追求手艺上的精进,而不是突破内心的底线。“原则”既是为人的根本,也是成事的天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