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机制:年薪制下的股权代理成本优化方案

激励机制:年薪制下的股权代理成本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年薪制在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股东和经营者利益目标不一致导致了股权的代理成本。

激励机制:年薪制下的股权代理成本优化方案

1.年薪

在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股东和经营者利益目标不一致导致了股权的代理成本。按照劳动时间或等级支付的固定报酬只能“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西方经理报酬计划看,激励性的报酬对经营者更有吸引力。经理的薪酬一般实行年薪制,这是一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支付企业经营者薪金的方式,它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把经营者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一种工资分配方式,一般分为基本薪金加风险收入。基本薪金主要依据企业经济效益水平(薪酬调查)和企业经营规模及支付能力而确定,保障经营者的生活需要;风险收入则依据本年度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按基薪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并设置奖励收入,激励经营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行年薪制的经营者还需缴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由企业专户储存,并按银行一年期利率计息。经营班子其他成员按年薪的计发比例缴纳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以现金或有价证券、房地产等缴纳、抵押,风险抵押金在经营责任期满或经营者工作变动时经审计终结后返还,用于部分抵补由于决策失误和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使经营者真正承担经营风险

年薪制的实行可以较好地体现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特点,因为一般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和财务周期都是以年度计,可以比较完整直观地反映经营者的工作绩效;同时在工资分配关系上突出经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体现经理人在经营中发挥的职能;有利于经理个人收入与公司经济效益挂钩,体现利益、责任、风险一致的原则,在激励机制中又加进了约束机制的成分。但为了弥补年薪制主要取决于当年经营效益状况而使经理人行为短期化这一缺点,通常辅之以股票期权制,激励经理对公司长期业绩的追求。

2.股票期权计划

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是指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以一个固定的执行价来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获得激励股票期权的雇员可以按预先确定的执行价购买本公司股票,而后再高价位抛出以获得收益。这种激励机制使股东与管理层双方利益趋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缓解委托一代理矛盾,使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角色发生转变,即由单纯的代理方转向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职能,从而使其更加尽职尽责,达到激励经营管理者而取得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报酬偏低、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经理股票期权可以改善经理报酬水平与报酬结构,提高经理层“偷懒”与“寻租”的成本;降低工资费用支出,缓解高科技企业迅速扩张过程中现金流的需求;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关系,让管理者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留住企业长远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优化股权结构,促使企业投资结构、主体多元化,并有利于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从我国进行股票期权制度的试点实践来看,关于实施股票期权的股份来源、股票期权行权价的确定、股票期权的授予时机选择以及股票期权的授予者与授予对象等问题,实际上仍然是上市公司激励性股票期权设计过程之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实行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备期权持有者行权时使用。从美国的上市公司来看,股票期权行权所需股票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新股票,二是公司通过留存股票(Treasury Stock)账户回购股票。留存股票账户是指公司将自己发行的股票从市场购回的部分,这些股票不再由股东持有,其性质为已发行但不流通在外。公司将回购的股票存入留存股票账户,根据股票期权的需要,将在未来某时再次出售。

股票期权是根据企业业绩指标来认定奖给经理人员的,而不去管业绩是来自经理人员的努力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经济形势的好转。股价高低由多种因素决定,并不总能反映经理人员的经营业绩,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也不能自动从股价波动中反映出来。这一计划使经理对市场变化过于敏感,而这些变化往往超出他们的控制范围,就这方面而言,起不到长期激励的作用。

3.控制权激励

工业革命以前,所有者兼经营者在企业中拥有利益、权利和运营的控制权。19世纪以后,职业经理人使得运营和权利从三项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者只拥有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利益,而经营者却拥有法律上和事实上的权利。掌握经营的控制权既满足了经营者优越于他人的需要,又使得经营者具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给经营者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以外的物质利益满足。

因为控制权可以给经营者带来很多非货币性收益,所以在面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外部接管、兼并、重组等经营者控制权的威胁时,需要经营者在“享受”的同时自律,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在企业中拥有主导力量的权利方也不同。(www.xing528.com)

家族企业中,股权集中,负债率高,权利主要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经营者的激励根本不是问题,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内达成权利分配和制衡。

在股权相对集中、法人相互持股的内部监控治理模式的企业中,负债率高,银行贷款是企业主要筹资渠道。银行同股东一样实质性参与监控,无论银行是否对企业持股,作为大投资人,在状况不好时拥有控制权是有效的,甚至不需法院的介入就能完全控制企业。因此,经营者和银行合作商榷,以免自己的职位被剥夺。

在股权相对分散、证券市场筹资是企业主要资金来源的外部监控治理模式的企业中,负债率较低。虽然普通股拥有投票权,不集中的股权控制权是弱的,而弱股权就会造就强管理者。虽然这类企业债务资本的来源多是债券市场而非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可以使贷款人剥夺经理的控制权利益”(Grossman and Hart,1982),不集中的债权和不集中的股权相比仍是强硬的。在这类企业里,经营者更容易掌握控制权,如果他们拥有一定量的股份,“少量的股票利益并不能对经理提供足够的激励去最大化利润,反而给他们更大的激励耗费掉额外所得”(Jensen and Meehling,1976),并且随着股份的增加,控制的权利增大。

在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战中,经营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会联合或抵制某一(些)权力方。在20世纪初,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通过所有董事、拥有股票的员工以及通过宣布50%的红利吸引股东来和大股东洛克菲勒较量。在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接管大潮中,经营者为了不在大投资者转变中丧失控制权,通常宁可牺牲股东的利益,采取“毒丸计划”来抵制接管。

对于经营者所拥有的控制权大小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控制权产生的在职消费一方面造成股东财富浪费,另一方面也对报酬激励有替代性作用,经营者在报酬较低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较高的在职消费,职业经营者的角色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4.声誉激励

廉耻之心强于私利。管理学把声誉作为终极激励手段,经济学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发,认为经营者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取长期利益。在经理市场上,如果说报酬是经营者的价格信号,那么声誉则是经营者的质量信号。

仍是追溯到资本主义初期,从事海外贸易的企业中,从事案牍工作的投资者对雇用的机灵的海外代理人,除了给予利益分享以外,就要依赖对限制机会主义行为起有力激励作用的、使代理人能保持国内有身份商人的信誉。

资本结构理论中,戴蒙德(Diamond)的声誉模型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及时归还它们的借款来建立作为良好借款者的声誉。同理,经营者为投资者提供他们期望的回报,因为经营者想以后到资本市场并集资,因此需要良好的风险声誉以使未来投资者确信并把钱投给他们。从长远来看,声誉是“多次重复交易基础上的长期信任”(Milgron,Roberts,1992),建立和重视声誉激励会克服经营者为应付投资者回报而采取“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的短期行为。

另外,声誉激励可以反映经理经营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经营者对未来预期乐观,则会重视声誉,反之,则会重视现期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