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及优化策略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第一,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偏离—份额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各产业部门属于何种类型。图6-1部门优势分析和部门偏离分量2.结构效益分析法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及优化策略

1.偏离—份额分析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

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i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j=1,2,…,n) (6.4)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j=1,2,…,n) (6.5)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0′=bij,0·Bj0/B0(j=1,2,…,n) (6.6)

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Pij+Dij (6.7)

Nij=bij,0′·Rj (6.8)

Pij=(bij0-bij,0′)·Rj (6.9)

Dij=bij,0·(rij-Rj) (6.10)

Gij=bijt-bij,0 (6.11)

式中,Nij称为份额分量(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Dij被称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由式可以看出,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第一,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在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之前,应先确定在哪一个时间段上考虑区域经济的变化,也就是要决定t值。一般地,t值取为5年或10年,即考察区域在近5年或10年内的变化。同时还须明确将哪一级区域作为背景和参照系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般地需要考察研究区域的规模及地位,并据此来选择背景区域。研究区域在哪一级较大区域有重要地位,就选择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区域。所选背景区域可以是省,亦可以是经济协作区(大区)或全国。

第二,划分部门结构,构造偏离—份额分析表。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深度要求,考虑统计资料的可能性,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n个)完备的部门,然后收集数据,建造偏离—份额分析表(或分析矩阵)。

第三,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做出分析判断。依式(6.9)、(6.11)计算Pi、W,由此判断区域总体结构效果,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增长部门,经济结构较好,不必进行大规模调整。反之,倘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计算Di、u,由此判断区域自身竞争能力,假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强,地位在不断上升,反之,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

第四,绘制偏离—份额分析图。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偏离—份额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各产业部门属于何种类型。分析图由两条倾斜度为45°的等分线,把坐标系分为八个扇面,然后,标出区域各部门以及总体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所在扇面,可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判断区域总体结构及竞争力的优劣强弱,确定哪些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同时,还可以用分析图对各区域进行比较,识别各区域结构的优劣与竞争力的高低(如图6-1所示)。

图6-1 部门优势分析和部门偏离分量

2.结构效益分析法

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

(1)产业结构效益

式中:Se为结构效益指标;

Li为第i个产业部门的产值;

E为区域产业的总产值;

Pi为第i个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

P为区域或各产业部门的平均资金利税率。

当Se小于零,表示结构恶化;Se大于零,表示结构超优。如与前一个时期的表示结构效益提高,反之降低。

(2)结构影响指数

假定以资金利税率为计算经济效益的基础指标,则结构影响指数G为:

式中:∑Pj·q0i表示第j区域各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j区域产业资金总额的比重之和;(www.xing528.com)

∑Pij·q0i表示j区域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对比区域(如全国)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对比区域产业资金总额比重之和。

G大于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使其整体效益高于对比区域;指数小于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影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

(3)效益超越系数

此系数主要用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素质,用下列公式计算:

F=r/R (6.14)

式中:F为效益超越系数;

r和R分别表示区域净产值的增长率和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

若F>1说明结构素质好,结构效益较大;小于1,则相反。

(4)弹性系数

产业国民经济弹性系数是指产业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相对变化量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产业的发展和萎缩过程。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处于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等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等于1),说明该产业与国民经济处于同步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呈萎缩趋势。

如果给研究区域找一个参照区域,则可通过区域内整个产业或各个产业部门的国民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否。

3.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

(1)区位熵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某区域i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

di为某区域i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产值、产量、生产能力、就业人数等指标);

Di为高层次区域i部门的有关指标;

N为某类产业的部门数量。

(2)集中系数

集中系数是指某一地区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较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相对应指标的比值。即

式中:C为集中系数;

a为所计算区域某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

m为所计算区域的人口数量;

A为全国或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

M为全国或全区人口。

(3)结构多样化指数

结构多样化指数通常用来研究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产业综合发展程度。它有原始多样化指数和精确多样化指数两大类。

一是原始多样化指数。原始多样化指数与产业综合发展程度成反比。其计算公式为:

X=y1+(y1+y2)+(y1+y2+y3)+…+(y1+y2+…+yn) (6.17)

式中:X为原始多样化指数;

y1,y2,…,yn为各产业部门的产值比重,且y1>y2>…>yn,y1+y2+…+yn=100%。

二是精确多样化指数。精确多样化指数与区域或城市产业的综合发展程度成正比。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精为精确多样化指数;

X0为实际最小原始多样化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