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房地产商借钱拿地搞开发,买房的人贷款加杠杆买房子,看起来房地产的很多个环节都与贷款有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价快速上升是否与央行货币超发有关系?
简答:中国有没有货币超发,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综合看各方面数据,中国货币超发的证据不足,第一章对此有详细的讨论。
至于房地产开发、销售各个环节都和贷款有关系,这本身说明银行业看好房地产。否则,银行不会给房地产商和买房者贷款。倘若完全没有银行的参与,岂不是回到了没有金融的时代?
问:通胀会促使人们寻求财产保值,加上中国有资本管制,人们只能选择买房,这是不是对房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简答:在这个逻辑下,似乎很多人买房是被逼无奈的。其实,还是因为房子能保值,买别的保不了值,你才会买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抱怨房子呢?现实中买了房的,都不后悔。希望更多的人能早点看到这种“推波助澜”不可阻挡,早点学会“随波逐流”。背后的潮流,还是整个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趋势。
问:关于“是不是货币超发导致房价上涨”这个问题我有几点疑问。第一,M2在2000年左右就保持快速增长,虽然2015年开始从13.3%降到2017年的8.2%,也还是远高于其他国家,不算超发吗?个人认为,这一波房价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货币宽松、个人杠杆加大。第二,2000年到2016年平均通胀率为2.7%,低于世界平均的3.8%,并不能说明货币没有超发。首先货币超发与否和通胀并不是完全正相关;其次,我们的通胀率的统计口径有待斟酌,应该没有包括房价等,不同的数据需要调整后进行比较。请老师予以解惑。
简答:近年来M2与房价同时快速增长,但是二者的因果关系并不好说,可以说是货币宽松带动了房价上涨,也可能是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了货币需求和货币量的增长,不能把货币当作完全外生的变量。实际上,我们的系统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的变化领先于货币量的变化,说明房地产繁荣导致了货币量增加,而不是相反。至于通胀指标,统计局的通胀指标可能遗漏了租金和一些服务的价格,但是不会改变通胀率总体不高的判断。
问:您文中所用的一些数据或许有失偏颇,比如中国的通胀数据里主要是饮食和交通,还有一些消费品构成的一篮子,住房占比基本上很小,世界其他国家的通胀数据,住房占比比较大。此外,世界通胀数据把恶性通胀的国家也统计进去了,跟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通胀水平还是偏高的。
简答:通胀统计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多方面的考虑。第一,各国通胀统计都是只有租金,没有房价。第二,各国根据自己的一篮子统计自己的通胀,用一国的篮子套另一国也有失偏颇,不一定是改进。第三,用世界平均通胀比较是一个中性的比较,不偏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一定要选的话,中国应以发展中国家为比较对象,那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更高。考虑到过去20年我国从中低收入国家快速发展为中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比通胀不太合适。第四,回到货币超发的问题本身,日本、美国的量化宽松,日本、欧洲的负利率,都是明显的高强货币刺激,我国的银行间利率显著高于欧美。因此从利率指标看,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超发力度,远超中国。
问:我还有几个疑惑:第一,中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投放4万亿用来刺激经济是事实,中国的通胀在前几年给我们的感受尤其明显,实际上的通胀率是否比政府公布的要高得多?第二,我家在广东的一个三线城市,这里的小区大多没人住,都是被人出于投资目的买下的,如果真的出现危机,冲击会有多大?
简答:2008年的通胀率是短期高点,但是过去十几年平均通胀率并不高。实际通胀率比统计通胀率高的说法一直存在,但是证据一直不足,可能的遗漏包括租金和一些服务的价格,但是不会改变通胀率总体不高的判断。关于城市潜力的问题,基本的要点,是比照城市的“八大要素”进行分析,可以详细参见第三章。
问:如果我失业了,无法按时还月供,银行要把我的房子收回,我就没有地方住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简答:第一,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二,这种可能性对绝大多数人都存在。那么,你还买不买房呢?失业的可能性对谁都存在。万一失业,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还是尽快找到下一份工作。
问:您建议买房时尽量减少首付,拉长贷款周期。如您举例说,100万元在10年后按4%的通胀率能省三分之一,而现实的情况是你贷款100万元,30年一共要还款200多万元,这么算来,是不是也存在对赌通胀率和利率?
简答:完整地讲,是权衡通胀率、贷款利率和机会投资收益率。只要指数基金长期持有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就应该尽量使用贷款。因为这时省下来的钱可以买指数基金,获得超过你贷款利率的收益。抗通胀是额外的好处。
问:贷款利率一般是高于通胀率的,那么如果有现钱可以支付,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还应该贷款吗?
简答:如果你确实没有一点投资机会,的确应该还掉贷款,不过这种情况几乎永远不会出现。从历史数据看,指数基金的长期收益率,超过买房的贷款利率。
问:普通百姓买房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活,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技巧,比如,买房的钱应该占家庭财富的多大比例?另外,是应该等自己攒够首付了再买房,还是找亲戚朋友先借够首付的钱立刻买?
简答:买房的钱占家庭财富的比例,跟你家庭财富的多少有很大关系。高净值家庭考虑的是分散资产,不要买太多的房子。低净值家庭考虑的是早上车,不要等到以后买不起房子时才想上车。房产作为众多资产中的一种,其价格的长期表现是稳健的。年轻人应尽己所能,找各种方式加杠杆,并且保留一个安全边界。扣除生活成本后,每月按揭还款额度小于家庭剩余月收入的70%~80%,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倒推测算。
问:针对一线城市的房子,动不动就是五六百万,交了首付也还有几百万的贷款,对一个工薪族来说会有非常大的月供压力,有的甚至要动用信用卡透资,向第三平台借款。请问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你建议用高杠杠的方式来买房吗?这种高杠杠带来的财富能维持吗?希望得到老师的解惑,谢谢!
简答:建议循序渐进,不建议太高杠杆。房子是一种投资,但投资自己和家人,是更重要的投资。
问:目前上海、北京远郊区的房价,大致和武汉、成都市中心的房价相当。请问,是一线城市远郊的房子更有价值,还是强二线城市市中心的房子更有价值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买房应更侧重于城市,还是更侧重于地段?我在一线城市有购房资格,但资金只够在远郊区买一套小房子。在老家省会市区买房和在一线城市的远郊区买房,哪个更保值呢?
简答:少数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其核心地段的上升潜力大于一线城市的远郊区。
问:在二线城市,几乎每届领导上任都会发展一个新区。比如南京的河西区和天津的空港区,房价都不比市区低,甚至还要更高。但新区配套不算好,写字楼、住房建了很多,马路超级宽,也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搬过去,但在那边住的人还是很少。没通地铁,房价却直逼老的市中心,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商业炒作成分大于居民投资热情?
简答:城市新区需要区别对待,有的新区有潜力,但是很多新区不一定能发展起来。新区房价往往涨得很快,里面有看好未来发展潜力的成分,也有炒作的成分。(www.xing528.com)
问:关于买房的稀缺原则,我有一个疑问:在过去两三年的房价上涨中,传统意义的“市中心”的房价涨幅不大,而一些“三环”的“新都心”房价涨幅明显。以青岛为例,市政府对面的五四广场是近20年的市中心,所属的区域是市南区,但在过去两年中,市南区可能是由于房子较旧、可开发用地极少,涨幅明显低于市北、崂山等区,甚至低于更远一些的郊区。但从资源上来讲,教育、医疗、行政的资源还是集中在“市中心”,商圈相对已经扩张到各区域,差别不是很大。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是选择“市中心”,还是选择“新都心”?
简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首先要区分涨幅和价格水平。新中心房价涨幅高,但价格水平不一定高。其次要区分两三年涨幅和长远涨幅。涨价往往会跟风,两三年不是代表长远。再者,还是看新中心能否聚集稀缺资源,能的话,就是成功的中心区,加上建筑新、规划好等可能存在的因素,房价可能会很高,否则就是昙花一现,不排除房价回调。
问:大城市的核心地段目前已经很少有待售的商品房了,即便有也大多是老房子、小房子。同样的价格,城市边缘有很多新房、准新房,小区条件、居住面积都比市中心的好。这两种房子该如何取舍?
简答:房子最重要的是位置。一般来说,中国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很难衰落。看过去20年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涨得很厉害,以后旧城改造还有上涨空间。城市边缘的新房,一般小区条件好一点,但是不一定能发展起来。如果已经发展起来的、不太偏的区域,其实随着城市的扩大,已经变成核心区了。没发展起来的区域,就要区别看待。中小城市比较偏的城市边缘地带,不一定能发展起来,即使能发展起来,可能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一般而言,同样的价位,即便小一点、破一点,只要周边资源好,还是城中心好一点。
问:我在南京市区有套房,是位置不错的学区房,最终还是决定卖掉,因为小区房龄已20年,电梯质量也不好,我担心时间越长,楼越旧,配套设施越差。请问如何看待好位置的老旧小区问题呢?
简答:这个问题需要分解为两方面:一是位置好,所以价值高,二是房子旧,所以需要维护,房子的价值需要扣除一个维护成本。这样看来,只要房子不是特别破,或者家里有老人但是楼里没有电梯,影响居住,还是老城区的房子价值高。
问:您提到了一线城市的外延外扩,以北京为例,通州副中心、大兴新机场、雄安新区这些北京的外延外扩区域的房价增长幅度,是不是要好于核心城区呢?
简答:就北京而言,压缩人口数量、限制人口流入的政策环境,给外延外扩区域提供了房价增长空间。想享受一线城市资源的人,或者工作与一线城市绑定的人,由于各种限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外延外扩区域生活。这两年北京回龙观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水平一下子拔高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码农们”集中在这里,他们的子女在这里上学。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上。
但外延外扩区有一个有效通勤半径,房价增长幅度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程度高度相关。此外,其增长空间与一线城市增长空间始终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问:我们已经退休,现住北京五环边上,小区环境及住房条件都不错,附近有一个湿地公园,晨练、散步都很方便,但是离商业圈和大医院都很远。我们一直想换一套大医院附近的房子,但是以我们现有的住房进行置换,从环境到居住条件都谈不上改善。听了您的课,了解到改善住房还要考虑改善财务状况,即改善房的增值潜力要高于现住房。甘蔗没有两头甜,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顾哪头呢?
简答:买房子没有十全十美,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来权衡。财富上增值是一方面,居住舒适是另一方面,如果已经退休,没有学区压力,不一定要换。上学是天天的事,看病是偶尔的事,不一样的。
问:我居住在成都,日前有一大一小两套房,也看好房子的投资潜力,想再凑钱买一套,但对地方财政收入与房产投资的因果关系不太了解,可否请您详细谈谈呢?另外,2017年新出的“租售同权”未来会对房产价格有多大影响?
简答:八大要素是配合使用的,不是财政赤字就一定不能买。关于租售同权,请参见第八章中的详细解答,基本要点是租售同权不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对平抑房价没有太大效果。
问:请问,最近的大量棚改,对房价会有长期的影响吗?
简答:房子的价值,还是看位置。棚改对房价的影响,也要看哪里的棚改。北京城中心的棚改和一个小县城的棚改,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北京城的棚改房很难买得到,小县城的棚改房不一定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具体城市的投资潜力,请比照八大要素进行分析。
问:对于海南这样的外地购房者占大比例的地区,八大因素还适用吗?还是需要再加入一些其他的因素?人口流入因素中,“候鸟”老人们应该算进去吗?这样的人口流入和通常情况是有区别的。大部分来购房的老人们每年顶多只来居住几个月,而且消费水平低,对经济的拉动比较弱,但是他们又是购房的主力军。
简答:八大要素是基本的分析要点,是适用于所有城市的分析的。在分析具体城市的时候,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一点特殊区域的重要因素。比如三亚,夏天气候炎热,从4月到10月都比较热,不太宜居,同时,人口流入很多是老年人。这时不妨把人口流入打个折,因为这些人一年只有半年在那里。打了折扣之后,再看人口流入是多少。
气候宜人、旅游业发达是海南房产价值上涨的一个因素。但是,投资住房的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城市经济发展潜力。
问:中国大部分人都不在北上广深,很多中小城市的楼房空置率达到一半以上,但大城市的又买不起。那中小城市的房子,是该买还是该租呢?
简答:八大要素的分析方法同样适合中小城市。总体而言,中小城市的潜力比大城市小一点,但是也要看区域和当地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请参见第六章中关于三四线城市买房的讨论。
问:大部分人为了能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耗尽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这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的资金都向一线城市聚集。一线城市聚集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强,三四线城市吸收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弱,这不就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吗?但一线城市的人口和土地建设用地也会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的资金会不会主动流向三四线城市?那时三四线城市的房产是不是就值得投资了?
简答:资金向一线城市聚集的原因,本质上还是人口向一线聚集,需求向一线城市集中。在同样的供给下,需求越来越大,资产价格一定是越推越高的。比如能在纽约第五大道拥有房产的人,都是巨富或者继承了大量遗产,贫富差距增大是必然的。
在多个国家的案例中,一线城市房价和租房成本越来越高后,人们会考虑到周边交通距离近的区域生活(很多仍在一线核心城区工作,只是生活区转移),形成所谓的首都圈、一线城市圈。回流三四线城市是小概率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