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分析中,总和生育率、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间数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受教育程度分别用15岁以上女性中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女性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指代,数据均来自六普;服务业占比、房地产价格及居民收入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生育率的影响机制是长期的,我们将平均房价收入比(2001—2010年的房价收入比)的均值也纳入解释变量的范畴。
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均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间数与生育率呈显著正相关,而我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西藏)的实际数据,也支持“住房面积约束”的假设。其背后的逻辑是,小孩子生下来需要房间,也需要空间来玩耍。倘若一个家庭住房面积狭小,则在边际上的生育意愿下降。
其次,商品房价格与生育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达到0.47,这与高房价约束的假设一致,也就是购房消耗了人们的财富,能够用来生育小孩的资源就少了,边际上的生育意愿也就下降了。
总和生育率和居民收入负相关,而居民收入和房价正相关,一个可能性是高收入抬高了房价,这样房价对生育率的影响只是反映了收入的影响。为了分解房价和收入的影响,我们采用房价收入比指标来进一步衡量住房价格对生育率的影响,这一指标可以比房价本身更加准确地衡量购房负担。各省的2010年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为0.26,2001—2010年均值为0.24,也就是说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房大约需要一个人25年的收入。考虑到房价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况,房价收入比也可能低估了。(www.xing528.com)
再次,房价收入比与总和生育率相关系数显著为负,绝对值达到0.52~0.63,比房价本身与生育率的相关性还要强。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高房价约束”的假设。如果每年需要花1/4的可支配收入去购买1平方米的住房,试问又有何资源去承担生育、照顾孩子的责任?
考虑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间数、房地产价格、房价收入比(10年均值)对总和生育率的显著影响,我们还将这几个变量协同常见的影响生育率的变量(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受教育程度、服务业占比)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常规的解释生育率的变量中,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受教育程度、服务业占比及人均收入均不显著,只有房价收入比显著地负向影响了生育率,清晰地说明了房价对生育率的影响。在没有加入房价收入比的回归分析中,人均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间数、房地产价格会变得显著,但是这些变量在加入了房价收入比以后变得不显著,更加凸显了房价对生育率的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