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业碳汇交易助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

林业碳汇交易助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一定数量的林业建设资金,还将促进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碳市场的开展将进一步为林业碳汇交易和林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林业碳汇交易助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

1.林业碳汇交易有利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碳汇交易是借助于市场机制来体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森林多重价值的认识,特别是有利于使林业生态价值变得有形化、全面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提高社会对林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价值仅仅停留在林业的有形产品层面,即林业产品和林副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来实现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并不存在。森林碳汇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提供的生态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买单,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经济回收慢,通常需要数十年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林木产品质量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过去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开发,单纯依赖林业产品加工,林业发展缺乏激励,林业经营积极性不高,导致一直以来林业都是一个弱势产业,发展极为缓慢,最终导致森林固碳功能减弱,固碳质量下降。而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效果最为良好,相对工业减排成本较低。随着林业碳汇交易的开展,市场机制对林业碳汇进行资源配置,森林碳汇得以转化为有形的商品进行出售,森林的生态效益也变成了货币价值,成为林业的一项大的收入。这样通过经济收益来鼓励林业经营,使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兼顾发展,林业逐渐从一个弱势产业变成了强势产业,林业发展的动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云南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的省份之一,一直以来把“森林云南”建设和林业发展作为生态立省、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总体来看,全省林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发展较为缓慢,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建设空间。特别是受地理、区位、社会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南省林区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造林资金不足,林业经营积极性不高,很多宜林土地被空置浪费或者被低效益用作农耕。而建立碳交易市场后,林业发展的前景就有所改观,林业的经济效益除了生产林业产品外,还可以把林业碳汇通过排放权交易,使林业的生态功能的价值商品化、有形化,林业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林业发展速度也就能得到提高,林农林业经营的积极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例如,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的资料显示,腾冲市开展的云南的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小规模再造林项目30年项目计入期内,预计可产生15万吨的核证碳减排量,供国际碳市场交易,同时将产出22万立方米木材,效益可缓解区域400多户村民的贫困问题。碳汇收益发放到参与项目的苏江林场、社区和农户手中,林农获得个人收益,林农的林业经营积极性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一定数量的林业建设资金,还将促进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碳汇交易为我国林业发展拓展了资金供给渠道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节能减排的需求逐渐强烈。过去林业生态功能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服务于社会,资金主要来自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传统林业产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投资者也并不青睐,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林业发展整体比较缓慢。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将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像其他可见的物质产品一样具有市场竞争力,将有利于扩大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为降低减排成本,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按照相关规定,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买卖碳排放配额或项目级的碳减排量,从而形成了碳市场。国际碳市场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为京都市场或强制市场,主要包括基于《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规则和基于国家或区域性规定建立的交易市场,主要是配额交易和项目级的抵消机制。其中,《京都议定书》提出发达国家减排的三种机制,即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另一类就是非京都市场或自愿市场,该市场交易是以“自愿”为原则,不具有任何强制性,该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出于公益目的的各类机构、企业或公众的个人减排意愿,以体现社会责任感。在国内,自2011年以来,我国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都对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在这样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并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了覆盖全国的统一碳市场,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开展,中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的开展将进一步为林业碳汇交易和林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林业碳汇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将林业碳汇的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经济价值,林业碳汇的经营者可以依靠其蕴藏的生态价值来获取经济收益,森林碳汇的交易所得将成为林农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林业发展的建设资金也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为了实现建设“森林云南”的任务目标和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省对林业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力度持续大幅加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林业投入持续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任务将更加艰巨。2016年云南省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资金85.55亿元,同时在林业资金投入中通过国家林业贴息贷款计划27.56亿元;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超过20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72亿元。所以,总体来看,在新形势下云南省林业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现有资金投入数量不足,投入渠道单一,投入增长乏力,资金投入机制还存有缺陷。面对这种局面,吸引更多的国内、国外资金参与我国林业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林业碳汇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资金,是政府投资林业建设和国际援助之外的新的林业建设资金来源,同时也是非常可观的一笔林业建设资金来源。比如,2007—2008年间,云南腾冲森林CDM项目汇聚的9万吨二氧化碳,通过碳汇交易,其经济价值达到了376.075万元;思茅10万亩松碳汇造林项目将预计产生120万吨的碳汇量,可带来约5000万元的额外收益。因此,林业碳汇交易将为云南省林业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可以从碳汇指标的交易中获得额外的生态补偿,进一步拓宽林业建设的资金供给渠道,更好地促进云南省林业发展。(www.xing528.com)

3.林业碳汇交易可促进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林业体制改革

开展林业碳汇交易,从近期来看,有助于实现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而从长远来看,则有助于促进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林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林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撑。云南省人均森林面积、人工林单位面积积蓄量、人工林平均生长率均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和林业发达国家仍然有着巨大差距,林业经营过程中因为养护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导致林业生产力低下、林业质量不高、生物量和土壤碳储量降低的情况较为普遍。而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可以为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管理经验搭建制度平台,为云南省林业科学经营和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碳汇交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林业固碳能力提升、林业科学管理与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云南省林业生产力水平和固碳能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进行林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林业碳汇交易开展将为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提供巨大驱动力。由于云南省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林权市场化交易程度也大有不同,导致目前云南省林权流转方式形式多样,除了承包和租赁方式之外,还有竞标拍卖、转制、抵押、联合经营、互换等方式。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引入,使林业生态价值通过市场方式得以体现,林农也将获得更多的额外经济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农将进一步增进林权意识,主动参与林权改革,进一步明晰林业产权,积极参与林权流转交易,主动提升林权运营的市场化水平。同时,通过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将有利于云南省进一步创新林业的经营模式,放活林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优化林业的管理和服务,使云南省林业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

【注释】

[1]乔殿新:《关于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中国水土保持》2017年第1期,第1—3页。

[2]张建辉:《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云南精准扶贫》,《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