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能够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有着其他生态系统难以比拟的碳汇功能。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将二氧化碳以有机质物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温室效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简单来讲,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吸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生物活动,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为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且在作为商品交易前,它只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不具备社会经济属性。
和森林碳汇相联系,林业碳汇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林业碳汇是指人类利用森林碳汇的生物功能,通过人类有目的性地实施造林再造林、湿地保护、治理荒漠化和森林抚育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来保护森林,减少毁坏森林,更好地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按照相关规则和政策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和机制。林业碳汇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的林业活动,其特点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手段,遵循各国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原则,来源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过程中国际社会制定的强制温室气体减排规则所催生的市场需求,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森林保护、培育和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碳汇量,提高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之间看似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又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之储存的过程,因此森林碳汇完全依赖于森林吸碳释氧的自然功能。而林业碳汇是建立在森林碳汇的基础上,不仅包含森林在自然状态下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也包含人类通过对森林持续经营管理、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活动,它是与管理、政策和碳贸易相结合的活动和机制等。因此,森林碳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林业碳汇既属于自然范畴也属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范畴,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宽泛。森林碳汇着重于森林固碳的物理特性,侧重于森林的自然属性,而林业碳汇在兼顾森林的自然属性的同时,着重于人类活动对森林的保护、利用和改造而增加的森林固碳能力,侧重人的参与和其社会特质,对土地的要求比森林碳汇更严格,还包含了政策管理的内容,与碳汇交易相关,与碳汇交易机制不可分割,除生态效益外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虽有本质区别,却又紧密相连,林业碳汇根据有关规则和程序,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强调利用市场机制来增加森林碳汇,涵盖的内容包括森林本身的碳汇量、计量方法学、引入的资金、交易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等,是森林碳汇基础上的管理和交易过程。(www.xing528.com)
林业碳汇是人们在对森林碳汇功能广泛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事物。当林业碳汇尚未与碳汇交易市场挂钩时,仅是绿色植被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一个过程,本身没有特定的经济价值属性,当《京都议定书》附件一规定的发达国家实施强制减排,二氧化碳排放权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活动所获得的减排增汇来抵偿其承诺的减排指标,以降低其国内减排的成本。此后,随着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谈判的推进,造林和再造林等林业活动被正式纳入清洁发展机制中,林业碳汇也就逐渐成了清洁发展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减排项目类型。从此,林业碳汇从清洁发展机制里的林业碳汇项目中诞生,林业碳汇也成为一种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自由流通的商品,那些超额排放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林业碳汇完成强制减排任务。林业碳汇本质上是以项目的方式来进行交易的,随着林业碳汇的不断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主要有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国际核证碳减排(VCS)林业碳汇项目、黄金标准(GS)林业碳汇项目、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CCER)林业碳汇项目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林业碳汇项目等几种项目类型。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林业碳汇发展,深化碳市场建设,截至2019年8月,我国各试点碳市场已经累计使用约1800万吨二氧化碳的CCER用于配额履约抵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