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理论,但是也内在包含了某些人与自然的思想和环境保护的主张,对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政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理论方面,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等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环境政治思想,为新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指出:“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是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23]毛泽东认为,人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来源于实践,特别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改造,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强调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所体现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共同协作、处理全局与局部等一系列的思想,无疑与环境政治的基本内核也是相吻合的。(www.xing528.com)
在实践方面,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就已经颁布《植树造林》决议。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倡议下,1938年到1942年发动群众植树260万株,1943年到1946年植树500余万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战争和长期乱砍滥伐带来的植被覆盖率下降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并明确了绿化任务:“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24]同时毛泽东提出“实行大地园林化”、兴修水利工程、治理大江大河等措施,对改善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跃进”期间,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开展“大炼钢铁”运动,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毛泽东针对生态问题重新提出了“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系统地考察研究了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农林牧副渔综合平衡,突出强调林业发展,“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保障,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970年以后,周恩来在吸取西方“先污染后治理”教训的基础上,以西方环境公害事件为戒,高度重视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1972年周恩来亲自组织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亲自审定我国环境保护方针。1973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周恩来深刻指出:“一定要在工业建设的同时,紧抓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绝不做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指示和文件为我国以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