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生产率测定及分析方法与样式

劳动生产率测定及分析方法与样式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每月的月末,应将一个月的工作日报表汇总,填入劳动生产率月报表。表3-2为劳动生产率月报表样式。因此,对计划管理之用的劳动生产率测定方法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测定方法有所不同。在此,用动态劳动生产率指数来分析引起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而这类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应属于客观方面的。

劳动生产率测定及分析方法与样式

1.生产现场劳动生产率的测定与分析

生产现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其对于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对于时间的自觉认识和利用,是改进生产现场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为了使工人、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劳动时间有较清楚的认识,在此,我们首先分析投入劳动时间(总人·时)的构成(见图3-4)。

图3-4 劳动人·时构成图

:投入总人·时。它是为生产产品量Q所投入的人·时总数,通常又叫“上班时数”。

:略去的人·时。由于诸如休息时间、用膳、开会、清洁及维修、点名、运输、教育培训、试验产品等合理原因而应扣除的人·时数。

:由于管理失误而造成的时间损失。如由于管理原因(不是因工人本身而致)造成的设备中断、修理时间、材料或部件短缺、工具损坏、吊车延误、意外的时间损失及其他不应归咎于工人的时间损失。

:总投入人·时中分配给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劳动资源时间。,由工人和管理人员用于生产。

:有效人·时,,即工人和管理人员所分配到的劳动资源中工人所占有的有效人,时数,它是现场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净值

:在正常情况下生产产品量Q所需的标准人·时数,它等于生产产品数量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标准时间

:非生产人·时,

于是,总劳动生产率可表示如下:

式中 tR——总劳动生产率。

 Q——以实物量表示的产品产出量或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量。

 ——一定的技术工作方法确定的标准劳动生产率,以τs表示。

 ——工人的工作效率,它是工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工人生产率管理的焦点,以EW表示。

 ——有效人·时与投入人·时之比,以Ie(1)表示。

 ——投入人·时与总投入人·时之比,以Ie(2)表示。

 ——劳动总效率。它是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改进的最终目标,以表示。

代入式(3-6),则有

式中 为劳动总效率,即

按式(3-7)进行的劳动生产率测定,可看出工人、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进行实际测定时,各个企业必须设计适合企业生产特点的工作日报表。不同性质的工作,工作日报表形式应有所不同,但工作日报表上要说明的内容一般有:①员工姓名;②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标准人·时;③实际所用工作时间;④非生产时间;⑤完成产品产量。

班组长每天将该班组员工的情况记录在工作日报表上,工作日结束时,应将工作日报表交给部门管理人员。表3-1为某公司工作日报表样式。

表3-1 工作日报表

每周必须由管理人员总结一周的工作效率情况,回顾每天的管理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并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到每月的月末,应将一个月的工作日报表汇总,填入劳动生产率月报表。部门经理召开会议分析当月劳动生产率情况,将月度计划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考察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劳动成本是否降低。表3-2为劳动生产率月报表样式。

表3-2 劳动生产率月报表

从表3-2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人的劳动总效率、工人的工作效率、有效人·时与投入人·时比率、投入人·时与总投入人·时比率。由此,可以分析企业制度,如工作时间安排、管理方式等,及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人本身的知识、技巧、工作态度、对时间的自觉利用能力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计划管理之用的劳动生产率测定与分析

对于现场管理人员,其劳动生产率测定的目的旨在分析劳动资源时间的利用状况。而对计划管理人员,其劳动生产率测定的目的在于分析技术进步、产品组合结构、标准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工人的工作效率等因素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此,对计划管理之用的劳动生产率测定方法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测定方法有所不同。

在此,用动态劳动生产率指数来分析引起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

将现年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基年劳动生产率水平相比较,可看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称为劳动生产率效应)。以相对值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又称为劳动生产率指数。

式中 ——劳动生产率指数;(www.xing528.com)

 ——现年劳动生产率;

 ——基年劳动生产率。

则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

则劳动生产率水平降低;

则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

现假定企业生产n种产品,产品产量单位为件,劳动投入量单位为人·时,并引入另外两个变量:实际单位产品所需人·时数R,标准单位产品所需人·时数S。则式(3-8)可改写为

式中 

将基年实际单位产品所需人·时数与现年实际单位产品所需人·时数分别与当年标准单位产品所需人·时数比较,则有:

按式(3-10)的分解方法分解式(3-9),则有:

式中 ,表示在全部产品中第i种产品的份额结构(即产品结构)。

于是,以相对值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Iτ=(A)×(B)/(C),说明劳动生产率指数是(A)、(B)、(C)三项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因素是客观因素,它受产品组合结构和标准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产品组合结构和标准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它又受技术的、物质的和组织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方法、自然条件、规模、作业速率等。而这类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应属于客观方面的。

第二类因素是主观因素,它纯属工人努力的结果,受工人的技巧、知识水平、劳动强度、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类因素也为主观因素,它的性质与第二类因素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示基年工人劳动效率影响的结果。

用绝对值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

其中:

:由于时间标准、产品组合变化而产生的生产率的变化,是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比较年由于工人效率原因而造成生产率的变化,属主观因素的影响。

:基准年由于工人效率原因而造成生产率的变化,属主观因素的影响。

:此其间由于工人效率原因而造成净生产率的变化,这是主观因素的净效应。

在实际进行劳动生产率测定时,企业可用定额人·时代替标准人·时,按表3-3方式采集数据。

表3-3 劳动生产率测定表

3.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通过对现场管理的劳动生产率分析和对计划管理之用的劳动生产率分析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作为一个经济指标,表现为产出与投入之比,表面上它似乎仅仅由劳动者本身工作效率、劳动态度所决定,但从更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仅由劳动者本身主观因素而决定,也由技术组织条件等客观因素所决定,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生产率变化。

于是,可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如图3-4所示。从图3-4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多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归纳起来,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图3-4 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图

①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其他资源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其作用。现代科学技术需要高度的智力劳动去创造,先进的设备需要具备相应知识技能的人去操作,因此人的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人的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又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各类人员胜任其职责的专业技术素质;二是人的思想境界、精神行为、积极性、创造性。人的专业素质越高,则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越短;人的思想境界、积极性越高,则时间利用效率越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也越短。

②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高,则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并伴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由此使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表现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方面,则体现为单位产品所需标准时间减少。

产品设计 在满足用户对产品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产品结构越合理、先进,则所需工时、材料、机器越少,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④生产组织 改变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组织方法,减少服务时间,改善生产能力利用率,可使劳动生产率元素中的R值、S值发生改变,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⑤生产规模 产品的生产批量也会影响生产率。一般来说,产量增加常常只需增加直接生产工人的工作量,辅助人员的工作量不需增加或增加不多,因此产量增大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批量大,则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经验丰富,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都会提高,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