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流通新政:燃起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流通新政:燃起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中国流通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今后应出台更多流通新政策,来点燃中国经济内需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的流通新政要为中国的流通业转变经营方式鸣锣开道,要在流通政策、税收政策和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上大力支持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向自营性转型,特别是支持大型连锁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商品开发。

中国流通新政:燃起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最近,国内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例如下调银行刷卡费率,这将大大促进商品流通成本的下降。笔者认为,中国流通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今后应出台更多流通新政策,来点燃中国经济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流通是中国经济战略性基础领域。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就是依靠城乡国营批发商业体系和“统购统销”政策建立的,中国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三多一少”的流通改革政策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下一轮经济发展还是应从流通着手,我们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时候都要把建好自己国内市场放在首位。

目前,中国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以“物业管理”为主,发达国家则以“供应链管理”为主。前者是食利性的,后者是价值创造性的。由于食利性环节不断加入,前者容易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如中国市场部分鸡蛋、猪肉牛奶面粉等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已高于美国,而百货店中的服装、鞋帽价格也不低。与之相比,美国市场上百货类、电器类、杂货类商品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的,价格却比中国市场要低。这是因为,美国流通业者通过供应链管理、自有品牌和选择全球比较优势产品,为美国市场和消费者创造价值,使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了1 000多亿美元。中国的流通新政要为中国的流通业转变经营方式鸣锣开道,要在流通政策、税收政策和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上大力支持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向自营性转型,特别是支持大型连锁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商品开发。

另一方面,流通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配套的高效运输方式和工具,还需要建立基础性、普惠性的大流通基础设施。例如针对菜贱伤农、蔬菜烂在地头无法及时售出的现象,应在农产品的主产地投资建设大型的常温库、冷藏库以及农产品初级加工中心,平衡农产品季节性生产与常年性消费在供应量差异上的价格矛盾,缓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减少农产品损耗率。与之相对应,在大城市则可以建设大型的生鲜农产品和主副食品的加工配送中心,将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食堂纳入配送对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和价格水平。在网络层面,则应投资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产地、交易地和销售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打通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中的信息孤岛,让信息成为农民和各类流通组织开展生产和流通活动的指南。(www.xing528.com)

最后,还应积极促进流通组织的规模化和现代化,重建现代批发商业。现代批发商业应摆脱过去那种小门小户经营的旧观念,而应成为进出口贸易一体、批发零售配送兼营的配销企业。为此提出建设全国民生消费品配销体系的设想。全国民生消费品配销网络系统以各地领先的区域连锁超市企业的销售网络为基础,并以区域连锁超市企业的常温配送中心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配销网络区域性据点,建设国家参股、指导、调控的全国性的综合性商贸配销集团,以实现农超对接、内外贸一体、采购批发配送兼营、战略物资储备、市场价格平抑与社会责任担当等多元化功能。

(原文发表于《环球时报》2013年3月12日第2973期第15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