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外贸企业结构性矛盾致对接难题

内外贸企业结构性矛盾致对接难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内外贸企业之间在数量、订单上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适合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订单模式,而国内市场零售商则需要多品种和小批量的供货,这种结构上的矛盾使得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内零售企业缺乏了对接的有效性。

内外贸企业结构性矛盾致对接难题

(一)内外贸在交易制度上的差异

中国的外贸与内贸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出口贸易是大批量订单、信用证的付款方式、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双方国家的商检制度,也就是说中国的外贸遵循着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对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其他的都变得简单。而国内贸易流通领域的主导力量集中在零售终端的连锁商业企业,主要是大型的百货店、超市和家电等连锁店等商业企业。加工贸易要转型内销必须要实现与这些企业的交易,国内的交易方式是需支付目前国家正在清理整顿的“通道费”,付款账期一般在60天,商品售出有退换货要求。这些交易规则让加工贸易厂商望而却步,因为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如同出口贸易那样的资金付款、质量保证和信用上的保险,风险太大。

(二)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没有实力发展适合国内市场的自有品牌和建立销售渠道

国内零售商的经营方式具有很大的“物业管理”性质,如百货商店基本上都实行“招商联营扣点”的模式,加工贸易企业要进入百货商店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国内市场营销体系,这对大型的具有设计能力能向外商提供选样生产(ODM)的加工贸易企业还有可能,但对大部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显然是没有这种能力。

(三)内外贸企业之间在数量、订单上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适合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的订单模式,而国内市场零售商则需要多品种和小批量的供货,这种结构上的矛盾使得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内零售企业缺乏了对接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四)缺乏大型专业化的综合批发企业

中国国内贸易中由于缺乏大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批发企业,无法将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按规模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加以集合,这就使得零售企业找不到能够按他们小批量多品种,品类化结构性的采购需求的批发贸易企业。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与国内贸易企业之间缺乏了一个能够有效转换对接的贸易平台。这几年虽然都有促使内外贸对接的各种展览,广交会也向国内采购商开放了,但缺乏常态化的渠道通路和贸易平台。

(五)拥有自主品牌的困难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不足20%,对中国大多数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内销转型方式还是贴牌生产(OEM),而目前在进行贴牌订单(OEM)方式的国内百货店、连锁超市和家电企业还处在小规模的自有品牌试验阶段,无法对加工贸易企业下大批量的订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