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超市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第一主力业态只花了约6年的时间,而又过了6年,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相对地进入了饱和期,我认为以低价为诉求的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在2006年已经开始出现向下的拐点。以上海市为例,据2007年6月底统计,上海共有大型综合超市133家,比2006年年底只增加了1家,环比增长2007年2—6月均为零,创下了大型综合超市在上海发展的新低。2006年大型综合超市门店的平均销售额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0%左右。2006年是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出现向下拐点的年份。
大型综合超市开始出现向下的拐点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消费者热情的减退,通过10多年以超市为代表的大众消费品消费时代洗礼的中国消费者消费能级已经提升,开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购买倾向向其他新兴业态转移。
2.同一业态的恶性竞争。在上海市2006年的133家大型综合超市中,有58家在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1家竞争店,而最多的竟达到了4家!
3.其他零售业态发展对大型综合超市的反击,业态的发展主要在品牌的综合性以及在品类的专卖性两个方面对大型超市进行竞争。新型的现代百货店和大型的购物中心在品牌的综合性上胜出,而品类专卖店在发展规模和价格上胜出。以上海市为例,2007年9月上海的大型综合超市为137家,而家电连锁店则达到了158家,在有些地区甚至形成了对大型综合超市的包围之势。
4.大型综合超市的租金达到了顶峰,1995—2007年这12年里,大型综合超市的店铺租金在不同的区域分别上升了2—3倍,甚至更高。店铺租金的急剧上升直接检验大型综合超市盈利模式的可行性。因为在如此高的租金条件下,现有的大型综合超市的商品结构和由此达成的毛利率很难在消化掉租金和其他经营成本后还会有盈利。中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虽然为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房价的上升和租金的提高也极大地阻碍了它的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要转型了!(www.xing528.com)
目前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主力业态地位仍能确立,但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型。这种转型可能体现为三个方向。
第一,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化的方向,即从欧美式的大型超市Hypermarket向日本式的大型综合超市GMS转型。大型综合超市里的百货是弱品牌百货或者称平价性折扣百货,为了适应消费者品牌化消费的趋势,提升大型综合超市的百货商品的品牌档次是必需的。
第二,购物中心组织者的方向。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已经受到其他业态的发展竞争,大型综合超市是在食品和一般生活用品上的一次性购足的商店,但它不可能满足进一步的差异和个性化细分的消费者需求,因此利用中国城市商业地产特有的条件将大型综合超市发展成为购物中心中的主力店,并进而成为购物中心组织者,这是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从低价定位向品质和服务提升转型的方向。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迅速发展是以大众消费品的低价销售策略为竞争利器的,当消费者的消费能级开始提升的时候,当更低价的品类专卖店连锁店开始对大型综合超市产生强竞争的时候,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就必须从单一的“低价”取向转为品质和服务的提升。
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里其生命周期已走上了峰顶,但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还处在导入期或成长期,它的发展能走的路还很长,在不断的竞争中,它的转型和创新将会持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