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物流产业核算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物流产业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希望通过建立物流卫星账户,完善物流产业统计与核算方法。总体来看,本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有:
(1)为物流产业测度开辟新途径。对国内外物流产业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点评,指出现有各种测度方法在对物流产业测度时并未提供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案,都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提出采用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物流卫星账户,是一种有效的测度物流产业经济效应的方式。物流卫星账户的提出开辟了物流产业经济效应测度的新途径。
(2)为物流产业分类提供新视角。物流产业的叫法约定俗成,但至今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物流产业分类体系。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物流产业的结构分类,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和三个层次,从卫星账户的角度界定物流特征产品及物流特征产业,并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在细类组成上进一步明确物流产业构成,制定物流及相关产业分类体系,解决物流产业分类长期存在的口径不一致、范围不统一等问题。提供一种全面分析物流产业相关问题的视角,即对物流产业的测度不能够仅局限于物流行业本身,要综合考虑“支持层”和“扩展层”的经济贡献,分层次、多角度地看问题。(www.xing528.com)
(3)为物流卫星账户拓展新内容。根据物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在SNA中心框架下修正物流产业的生产范围,提出物流卫星账户应突破SNA的生产范围,将政府、企业、住户部门的自营物流活动纳入其中,构建包含投入产出核算、资产负债核算以及人力资源核算在内的物流卫星账户。在物流卫星账户中对自营物流活动进行核算,不仅有助于重新定义被视作中间消耗的以物流活动为主的辅助活动,独立计算其产出,为全面了解物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提供一个完整的分析模型,同时有助于考察住户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住户部门生产核算奠定基础。
(4)为物流卫星账户的应用开拓新思路。构建物流卫星账户生产核算矩阵范式,弥补以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生产账户只能反映物流产业总体运行情况的不足,客观地记录物流产业内不同组成部分的生产成果,进一步反映物流产业内部的结构组成及转换关系,特别是有助于考察营业性物流活动与自营物流活动之间的转换关系,解决由于自营物流向营业性物流转换而表现出的物流产业发展虚热的问题。并编制包含核心层物流产业在内的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物流乘数模型测度物流经济效应。同时通过编制物流产业资产负债表,反映物流产业的资产负债总量和规模,体现物流产业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实力。通过生产核算矩阵的设计,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和乘数模型,物流卫星账户不仅能够反映物流产业增加值、总产出等总量指标,更能进一步衡量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开拓了物流卫星账户应用的新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