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分析师行业状况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证券分析师在市场中的信息中介作用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目前,分析师研究报告以及盈余预测已经成为各个层次的投资者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国证券咨询业起步于1991年证券市场成立之初,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出于经营目的主动对散户投资者进行启蒙投资指导。随后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成立了一批专业的咨询公司,通过整理信息以及技术分析对股民提供投资建议,也被称为“股评家”。由于没有行业监管规范,加上分析师从业者水平的参差不齐,陆陆续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股市黑嘴”便是人们对股评家的讽刺称号。
随着1997年底国务院发布《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以及1998年证监会公布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证券咨询业被正式纳入监管。1999年颁布的《证券法》明确了证券咨询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至此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逐步规范化。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证券市场逐步对外开放,随着市场监管越来越完善,分析师陆续反省并开始谋求转型,跟庄炒作、依靠内部消息和技术分析等投机主义手法逐步转向关注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此后,基本面成为市场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股票回归其代表企业价值的有价证券属性。这些变化影响了证券业的产业链结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需要专业的分析师去跟踪考察,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分析师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调研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机构为87家,从业人数为4001人,其中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数为1088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为488人。[1]但时至今日,我国分析师行业相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依然很年轻,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二)分析师的信息中介角色
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有融资的需求,就需要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运营风险以及竞争优势等信息供投资者决策参考。而投资者要为资金寻找投资机会,必须要分析项目风险和收益水平,再做出投资决策。分析师的预测不仅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而且在市场上起着解读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他们提供的预测信息成为投资者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某种意义上投资可以看作是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供给与接收的过程。但现实中并不是那么协调,这种信息的供与求没有那么顺利。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市场对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随着公司业务复杂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公司管理层考虑到信息披露带来的隐性成本,不会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而是会有所选择地、刻意模糊化地披露部分相关信息。那么投资者在解读这类公司的信息时需要有相应的行业研究背景和财务报表分析能力才能判断出公司的实际状况。但是,投资者不可能了解所有行业,即使是专业分析师也只是专注研究某一两个行业。再者,普通投资者大多并不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专业能力。因此,上市公司与普通投资者之间便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市场需要一种机制来解决这个矛盾,证券分析师这一信息中介便应运而生,架起了上市公司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桥梁。首先,证券分析师拥有普通投资者不具备的专业分析与解读能力;其次,分析师作为一个细分行业,其职业要求其对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持续关注,熟悉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因而能够对行业中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和深层次解读。证券分析师通过一定的流程对解析、加工公司信息,建立模型进行财务预测,进而发布公司的估值信息和评级。证券分析师的出现使得投资者无需亲自费力而且低效率地搜取加工公司信息,而是能够基于分析师的判断,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做出最后的经济决策。分析师的工作无疑减少了普通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处理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
分析师的信息中介作用就体现在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庞杂而量大的信息进行专业的搜集、处理、分析、建模进而估值,其研究成果——分析报告成为市场上公司信息的总结,是投资者投资决策参考的重要工具。可以说,他们减少了普通投资者的信息搜寻与加工成本,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高了市场效率。
(三)分析师的工作流程
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研究、行业研究和公司治理等部分;二是业务分析,包括战略分析和营销分析等;三是经营成果分析,包括会计分析、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四是调研与评级,包括实地调研,建立财务模型进行估值和评级;五是向资本市场推荐。
图3-1 证券分析师研究上市公司的一般流程[2]
1.环境分析
分析师研究工作的起点是了解公司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公司特征。通过宏观研究,分析师可以了解公司所处的环境,避免方向性偏差。宏观研究需立足宏观经济层面,分析国家的产业导向,分析国家经济阶段对行业的制约或推动作用,分析资金环境和通货膨胀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和各类临时报告中可能涉及宏观信息。宏观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行业竞争是加剧还是减弱,行业发展前景向好还是变差。
行业研究主要指明确公司所处的行业,分析行业的发展阶段,掌握行业周期特点,确定行业的潜在发展空间与走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层出不穷,需要上市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渠道披露与行业有关的信息,便于投资者了解行业的成长性和风险。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千差万别,行业的属性可能深刻影响公司的发展路径。证券分析师需要分析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行业价格成本变化趋势,以正确评估企业的收入成本变化趋势,修正盈利预测和评估风险。
公司治理分析主要分析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结构、股东与高管的代理关系、高管结构等。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有大量篇幅是关于公司治理的内容,分析师可以从中挖掘公司控股股东的属性、股权集中度、股东与高管团队间的代理关系以及公司高管的背景等信息。
2.业务分析
掌握了环境信息后,分析师将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面,主要包括战略分析和营销分析。通常资本市场将会给予战略清晰正确、营销合理高效的公司更高的成长性期望,进而表现在股价中。
根据证券定价理论,股票的价格与历史无关,而是由未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决定的。公司的发展战略,正是决定未来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决定企业价值的并非一时之利,而是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换言之,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营销体系对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
3.经营成果分析
分析师对经营成果的分析一方面是分析和验证公司经营成果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为建立财务模型做准备。经营成果的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会计分析,包括公司的内控能力、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变更以及会计的透明度分析;第二层是报表分析,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构成、存货投资等资产状况、应收应付等商业信用状况分析;第三层是财务分析,包括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压力,成长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未来的融资需求等分析。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从各个角度以明确的数据反映了公司的现状,构成了证券分析师研究流程中的重要一环。
证券分析师对三大表的分析,大致上是按照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顺序进行,但这并不是分析完一张表然后分析另一张表的清晰过程,而是一个相互穿插的过程。
4.调研、评级
经历了之前的分析工作,分析师需要建立公司的财务预测模型,对公司未来3至5年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预测,称之为“建模”。证券分析师在得到公司各项细分业务的具体状况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调研获得支撑性的信息以修正模型,完成估值和评级。
(四)基于我国分析师研究数据的初步分析
本文基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分析师预测研究数据库,以2007—2012年度分析师预测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分析师市场做初步分析。(www.xing528.com)
第一,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证券市场的逐渐成熟,证券分析行业蓬勃发展,最直接地体现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机构(图3-2)和从业分析师的数量(图3-3)上。如图3-2所示,研究机构数量由2007年的63家稳步增长至2010年的90家,2011年和2012年基本稳定在89和87家。如图3-3所示,发布研究报告的签名分析师的数量增长趋势基本与研究机构一致,2007年的分析师仅为1388名,2010年倍增至2831名,随后回落至2012年的2468名。
图3-2 研究机构数量分析(家)
图3-3 分析师数量分析(人)
第二,就总量而言,分析师对2007—2012年度上市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共计160377份。按年度的分析如图3-4所示,研究报告数量可谓是逐年稳步增长,由2007年的8782份快速增长至2010年的32299份,再稳健增长至2012年的40468份,6年间增长了4倍多。按月度的分析如图3-5所示,研究报告在月度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3月、4月、8月和10月较为集中,共计95743份,约占到了研究报告总数的60%,而这几个月刚好是一季报、年报、半年报和三季报发布比较集中的月份,因此初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仍然是证券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的重要信息来源。
图3-4 分析师研究报告年度分布(份)
图3-5 分析师研究报告月度分布(份)
第三,分析师研究报告在行业之间也是不均匀的。如表3-1所示,制造业由于上市公司比较集中因而获得了更多分析师的关注,其中金属、非金属行业与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在制造业中的受关注度更高一些。另外,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业都有比较高的分析报告覆盖率。
(五)XBRL财务报告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源自投资咨询服务。一般投资者可能受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及时和全面地了解与证券投资有关的信息并做出有效的分析,因此需要有人就此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服务。为满足该项业务需求,证券公司及相关的证券金融机构便组织市场研究团队。通过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形成投资建议供投资者进行投资参考和使用,这就构成了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随着投资咨询业务的发展和专业分工,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也就自然构成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分析师工作流程的梳理可以看出,分析师出具一份研究报告需要经过环境分析、业务分析、经营成果分析以及调研评级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予以支持,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经营成果分析中所使用的公司财务报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发布报告(包括季报、中报和年报),《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尽管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屡次出现财务欺诈的案件,企业的披露质量备受争议,但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尤其是年报依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定有效渠道,这些定期财务报告是分析师对公司进行盈利预测时一个重要的信息源,财务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效率和质量。
XBRL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具有标准格式,并且为每个财务数据打上对应会计概念的标签,使计算机能够直接“读懂”语义,克服了以往非结构化数据的缺点,提高了数据的交换效率。对信息使用者而言,XBRL财务报告能够提高其信息获取与信息分析的效率,尤其是财务分析时数据的可比性,使用者不仅能够非常便利地针对某个特定指标对公司前后几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在同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并且参与比较的信息数量越多,单位信息处理时间越短。可以说XBRL财务报告能够有效提高使用者的信息分析及解读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分析师的精力和经验是有限的,为保证分析质量通常只会跟踪某一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证券市场上的应用并没有其他突破性的进展,因而分析师每年发布分析报告的数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证券分析师使用XBRL财务报告后,将大幅降低他们的数据采集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对分析师而言,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分析报告。理论上,采用XBRL财务报告后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效率的提升将体现在两个维度:
一是分析师跟踪数量。分析师跟踪数量指的是某一年度针对同一个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的分析师的数量,或某一年度同一个公司获得的分析报告数量,即公司被预测的次数,即使某分析师多次对这家公司做出分析预测,也体现出分析报告供给的增加。这两种方法都能够从量的角度来衡量公司的分析师跟踪情况。但仅仅从量的角度去考察有可能存在缺陷,比如分析师行业大环境的景气度增加会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到此行业,因此公司分析师跟踪的提升可能源于分析师人员的增加。分析频率指标的引入在此时就显得尤为必要,平均预测更新频率是公司被分析的次数(即分析报告的数量)与分析师人数的比值。分析师多次对公司发布分析报告,是由于分析师随着时间的演进获得了公司更多的信息,因而再次发布研究报告,它的意义体现为对以前信息的修正。本文将分别从分析师数量、分析报告数量、平均预测更新频率三个角度考察XBRL财务报告的影响。
二是研究报告的内容。预测效率还有个重要的考察角度就是研究报告的内容。研究报告一般会就上市公司的七个指标进行预测,分别是:每股收益、市盈率、净利润、息税前收入、扣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每股经营现金流。但并不是每份分析报告都会预测全部指标,大多都只是预测其中某两三个或三四个指标,最为常见的就是预测每股收益。XBRL实施后能够提高分析师信息获取与信息分析的效率,因而分析师报告中预测的内容即预测项目数会普遍增加。
利用2007—2012年我国分析师研究数据,本文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分析师平均发布研究报告数量和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平均数量(即被分析的次数)是关乎效率的衡量指标。如图3-6所示,分析师平均发布研究报告的数量实施XBRL前为7.8份(2年平均),实施XBRL后增长至13.7份(4年平均),而上市公司获得的研究报告数量实施XBRL后由平均13.7份增长至平均18.2份。
分析师研究报告中的预测指标分布如表3-2所示,实施XBRL财务报告前,只有每股收益、市盈率和净利润三个指标的预测覆盖率大于50%,而实施XBRL后,除每股经营现金流和扣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入指标外,其余5个指标预测覆盖率均大于50%,其中几个指标更是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共有4个指标的预测覆盖率大于90%。
图3-6 分析师与公司平均报告数量(份)
表3-2 分析师预测指标覆盖率
近年来对分析师研究的文献中主要从分析师跟踪数量、预测准确度和预测分歧度三个维度展开。其中分析师跟踪数量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考察XBRL财务报告实施的效果,而预测准确度和预测分歧度则是从效果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师的预测代表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是普通投资者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人们自然最关心它的准确性。较低的预测准确性会对投资者的股票回报和市场效率带来负面影响。预测分歧度则衡量了所有分析师之间关于盈利预测意见的一致程度。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小说明市场对于公司披露的信息消化越充分,分析师的意见因此逐步趋向一致。
如果分析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预测模型,即使拥有相同的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预测结果也会千差万别,预测分歧度便较高。在预测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师依靠市场可获取的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预测。如果分析师能够对公共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提高公共信息使用效率,则分析师之间的预测分歧度会降低,进而准确度会提高。上交所与深交所自2008年年报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同步披露XBRL财务报告,增加了公共信息的披露方式,并且这种格式的财务报告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上交所的XBRL财务报告甚至将财务报表附注内容也纳入其中,方便使用者对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预期分析师将提高对公司定期财务报告的利用程度和挖掘深度,进而提高盈余预测的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