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炜 张津津
穷人苦,走西口
满肚子辛酸泪蛋蛋流
几块洋钱把儿女卖
背井离乡走西口
有心想回咱口里
两手空空没有盘缠
黄沙飞,吃人命
做牛做马受不完的罪
……
80多年前,在毛乌素沙漠边缘一个风沙大作的午后,一群衣着褴褛的男人,一步三回头地向关外走去,有人爬上旁边的沙丘,对着家的方向,仰天唱出了这首“信天游”。悲凉的调子像小刀割在人们的心上。(www.xing528.com)
这是山西老辈人记忆中的走西口。
为什么走西口?因为穷,因为活命难,因为想活命。
大风下的雁门关外,全年封冻期在150天以上,绝对无霜期只有80多天,高寒本就不适于作物生长,可这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那吃人的风沙。风沙吹断了树木,吹走了庄稼,吹塌了房屋……山山秃顶,丘丘厚沙。在这个风沙裹挟四季的地方,人们活不了,出去讨生活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走西口的“口”,指的是“杀虎口”,位于右玉老县城城北,是历朝重要关隘,出了“杀虎口”一直向西,到内蒙古就能活命。今天,走西口的往事仍然是很多右玉老人难以忘却的悲苦记忆。
《右玉县志》载,此地曾经“万物葳蕤,水草丰美。设驿站,商贾云集,引车卖浆者络绎不绝”。今天,延绵在县城周边古长城的残垣断壁,依旧默默讲述着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右玉人捍卫疆域、捍卫美好生活的伟大史诗。
然而,多年的战乱、烽火一度让这里的森林资源毁损殆尽,接踵而来的风沙把这座丰美名城变成了不毛之地。曾几何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成了右玉百姓悲怆的哀歌。地越开越多,粮却越打越少,婆姨娃娃饿得直哭,这日子没法过了,只得背井离乡走西口。在走西口的浩荡大军身后,曾经威震胡虏的“杀虎口”如垂垂老者,尽显苍凉。
右玉风沙之祸,不只中国人知道。曾经满腔热情来帮助中国改善环境的德国专家踏进右玉,放眼一望,绝望地咕噜了一句“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举县迁徙”,便打道回国了。
1949年6月,一位刚刚30出头的汉子脱下征尘未洗的军装,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没有人知道,他,将成为右玉历史的改写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