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兆镇沙北头村村尾一座大棚里,贫困户王桂仁忙着剪下饱满的葡萄,因为收购商下午就要过来了。占地约1.5亩的大棚内,一行行藤蔓整齐而立,一串串紫色如水晶甚是喜人的葡萄牢牢挂在枝上,好一个硕果累累!
“儿子患白血病,治病花了几十万,这也是我被评为贫困户的原因。2016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农创体’的帮助下,我建了这个葡萄大棚,2017年收入6万多元,2018年收入7万多元,今年行情好,最低8元/斤,欠债一定会还清的!”乐观的王桂仁一直在努力。
创业,一个离农民似乎很遥远的词,“农创体”让一切成为现实,依托葡萄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贫困户承包大棚,实现自主创业。
走进大棚之前,记者就听说了王桂仁的“大名”。他不仅靠勤劳经营葡萄大棚脱了贫,更是庄户学院的“大姜师傅”。勤劳,在65岁的他脸上刻下了烙印,种地、大棚,不仅全部一个人干,还在传授大姜技术的同时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干得非常出色。
这还得借助“农创体”提供的培训平台。在院长王桂欣的带领下,仁兆镇扶贫产业园内的庄户学院,3年来先后举办20余期农技培训班,不仅邀请青岛市级以上农技专家现场授课,更是吸纳“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师资库,“芋头师傅”“圆葱师傅”“大蒜师傅”等应有尽有,王桂仁便是其中的“大姜师傅”。接地气的培训方式,也受到了贫困户、周边村庄大棚种植户和合作社会员的热烈欢迎。2016年以来,学院累计培训1万多人次,其中贫困户2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农创体”达人王桂仁(www.xing528.com)
“不学技术不成啊!我这个大姜师傅,对种植葡萄可是一窍不通。所以每堂课都去听一听,还真有用,现在基本能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了,实在不会的我们都有师傅电话,打个电话问问也方便得很。人只要肯学,啥都能慢慢会的。”王桂仁朴实的话引得村民一片点赞声。
“农创体”的探索,同时也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了近距离的科技平台,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作为全市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之一,明村镇漾花湖科技公司通过对当地番茄、西瓜、甜瓜、草莓、樱桃、油桃等高附加值果蔬土壤传播病害进行科技攻关,对致病菌的种类进行基因测序,采用生物脱毒技术,研发出可使农产品大幅增产的新型生物防治产品,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土壤检测,提供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咨询服务。
针对无能力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农创体”还提供就业平台。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设立“倾情关爱一家亲”残疾人就业扶贫农场,为周边村庄15名残疾人提供爱心就业岗位。
牵住了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平度市将贫困人口和贫(弱)村吸纳到优势产业链上,带动实现脱贫致富。以此形成的“扶贫农创体”脱贫模式,成为全市探索脱贫新路径的亮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