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井冈山,刘洪在某村村头碰上两位在太阳地里闲聊的中年汉子。说起扶贫,两个汉子表示家里都很穷,全村都很穷。一个说:“都说是我们井冈山人养育了中国革命,那现在国家也该养我们了吧?”另一个连连点头附和:“我爷爷就是烈士,国家也没给多少钱。书记你给多要些钱呗!”
刘洪的眉头拧成了死疙瘩。“等靠要”是扶贫工作要攻克的第一座堡垒,不从思想上斩断“穷”根,脱贫将成为无源之水。扶贫扶志是井冈山的首选题。
就地取材的井冈山精神当然是最好的教材。井冈山打出一套组合拳,先是在各村安装广播,小喇叭通到各家各户,然后办起乡村大讲堂。喇叭里、课堂上讲的是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讲的是井冈山精神和扶贫政策的有机结合。在刘洪的带领下,3000名井冈山干部们卷起裤腿、撸起袖子,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他们见缝插针地夜访贫困户,在田间地头上党课,讲红色故事,讲扶贫政策,给贫困群众脱贫打气鼓劲儿。再配合上“五好家庭”“好媳妇”评选,和“乡村道德榜”积分排名,一场声势浩大的头脑风暴涤荡着千千万万井冈山人的大脑。
说到扶贫扶志就不得不说到一位白发老人,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人”毛秉华。曾任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毛老五十年如一日,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累计达2万多场,听众200多万人。2018年7月23日,毛老去世,享年90岁。去世前,毛老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万元全部捐了出来用于脱贫攻坚工作。他曾说:“井冈山精神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我要用有生之年宣讲、传播井冈山精神,号召大家在脱贫攻坚中发扬井冈山精神。”
有这样几个人,让我们难以忘怀。
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在演讲现场
排头村第一书记罗军元,三年来吃住在村,走遍了排头村的每一寸土地,唯独城里的家门,很少踏进。在3岁女儿的眼里,他是一个“不回家的爸爸”,但在村民眼里,他是“新时代上级派来的党代表”;龙市镇扶贫干部刘学成连续工作117天不休假,就连父亲、母亲先后被查出肾萎缩和尿毒症之后,他还是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兼顾家庭,被称为“最美扶贫干部”;拿山镇胜利村村主任黄立峰,为完成空心村整治任务,不顾母亲哭晕在地,带头拆除自家老屋、牛栏,终使胜利村率先完成整治,变脏乱差村为魅力乡村。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很多,老百姓都说,真像是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当初的好作风也回来了!
干部的好作风唤起群众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一股“我要脱贫”的心劲儿在井冈山蔚然成风。
有这样几个人,让我们印象深刻。
2018年10月底的一天,秋雨绵绵,跟着神山村村干部,顺着平整的水泥路,记者向彭夏英家走去。村支书告诉记者:“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村民们也过上了脚不沾泥的城里生活。”
彭家新旧两处房坐落在山坡上的一小块平地上。两处房内外都收拾得干净利落,墙根盛开着一溜火红的花朵,连门口的柴火都码放得有模有样。新房粉墙黛瓦,房檐悬挂的几串红灯笼煞是惹眼,这是彭家2016年办起的农家乐,当年就给彭家带来5万元收入。老房虽旧了些,但经政府危旧房改造后,也坚固舒适。彭夏英说:“我们还是愿意住老房子,这里更有家的气息。”彭夏英恋恋不舍的语气应该就是乡愁吧。老房子最吸睛的是门口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感恩习主席。因为下雨,农家乐没有客人,不过彭夏英并没有闲着,正和丈夫在制作竹器。这些竹筷竹篓质朴可爱,据说颇受游客追捧,也能给彭夏英带来些收入。
“我是家里独生女,老公是入赘女婿,我们有3个孩子。1990年,丈夫干活时受了重伤,从此不能干重活,家里过生活基本都靠我一个人。我这个人好强,不肯把日子过塌了,1993年建起新房,第二年却被暴雨泡塌,1995年我又咬牙重建房,到了第二年腰坏了,做了手术,下地干活就不如从前,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差,一年到头能糊住嘴巴就不错,没办法,3个孩子一个个都不上学了。说起这个,我就觉得一辈子对不起孩子,脱贫成了我最渴望的梦想。”
2014年,彭夏英家被评定为蓝卡户。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一串好政策落实到彭夏英家。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彭夏英家。坐在堂屋里,拉着彭夏英的手,总书记告诉她,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落下。总书记还鼓励她要坚定信心、勇于脱贫。彭夏英使劲冲着总书记点头。(www.xing528.com)
“总书记走后,我觉得身上的劲儿使不完,连腰似乎也不那么疼了。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起了农家乐,卖竹制品,养羊,还以资金、土地入股,参加我们村新成立的茶叶合作社和黄桃合作社,当年收入就达到12万元。我家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户和贫困户,还当上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呢!”
彭夏英家堂屋最显眼处,除了摆放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珍贵合影,还有国务院扶贫办颁发给她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奖章和证书。
彭夏英在家办农家乐
神山村村民产业入股分红现场
彭夏英对我们说:“那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党和政府是扶持我们,不是抚养我们。”这句话彭夏英当初对总书记也说过,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井冈山贫困群众强烈的感恩之心、奋进之志,深深感动了很多人。神山村人确实干出了好日子,201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如今已达到1.24万元,是原来的4倍还多。
有志者事竟成!
在长富桥村采访时,第一书记江志强向我们讲述了贫困户江远范的故事。53岁的江远范自幼丧父,母亲离家出走。成年后,他结婚生养了4个孩子,靠着种几亩薄地,养几只鸡鸭,一年不到3000元的收入让江远范的日子捉襟见肘,在村里总也抬不起头。穷日子过久了,江远范的心气也淡了,只想着得过且过,对好日子几乎不再抱什么奢望。
2015年底,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一趟趟往江远范家跑,苦口婆心给他打气鼓劲,说服他把土地流转给一家搞虾稻共养的公司和另一家搞旅游采摘的公司,然后帮助他联系到县城一家工厂打工。在外长了见识的江远范把妻子也带到城里打工,夫妻二人每月工资收入上万元,比过去一年挣的3倍还多。2016年初,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回来了,在工作队员的劝说下,江远范谅解接纳了母亲。为帮助江远范家增收,工作队又用产业扶贫资金动员他养了70多条娃娃鱼,从鱼苗到技术到销售,工作队一条龙帮扶,一年下来又净落3000多元。如今,江远范家三代同堂,门楣上挂着“五好家庭”的红牌牌,在村里他的人缘越来越好,再不是当年那个见人就躲着走的穷汉了。
很遗憾,记者并没有见到江远范夫妻二人。在县城务工的江远范夫妇晚上才回家,连他的老母亲也去山上池塘里侍弄娃娃鱼了,他家门上是铁将军把门。事实上,整个长富桥村都没什么人,村支书告诉我们:“白天都干活挣钱去了,没什么人。不像过去,总有几个闲汉窝在家里打麻将、晒太阳。”
在村部,江志强给我们看了村里2016年初制定的《三年帮扶规划》,总共12个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流转集体土地和湖面、招商引资、修路、建合作社、建光伏电站、建停车场……大部分项目已经产生效益,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可达18万元,早已告别空壳村历史。江志强告诉我们,2019年村里计划种植富硒香菇、养富硒鸡,还要开发红色旅游。他从田间抓起一把红色的泥土,深嗅一口,脸上荡漾起层层笑纹:“你闻,这土多香啊,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肯砸汗珠子,还愁长不出好日子?”
在井冈山采访期间,放眼望去,茶园里、竹林间、鱼塘畔到处闪动着人们劳作的身影,合作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更是一片忙碌兴旺的景象。彭夏英说:“人就活一股子心气儿,只要心气不散,日子就塌不了。”
村主任说:“这心气儿是井冈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井冈山人誓要脱贫的志向。”也许有人会问:井冈山是一座特殊的政治之山,有党中央的特殊关爱,有各级各界的特殊支持,这座山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是不是上面给的?是不是外面送的?刘洪书记的回答是:“感恩,是井冈山人民脱贫的魂;奋进,是井冈山人民脱贫的根。脱贫奔小康,靠扶不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