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和
5年前的11月3日,一个写进中国历史的日子,一个走进湘西人民心坎的日子,一个十八洞村苗族百姓枕着幸福入眠的日子。
那个冬日的下午,随着一个魁梧身影的深入,湖南湘西这个叫十八洞村的苗寨沸腾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苗寨狭窄的泥巴小路拾级而上,边走边对苗家父老乡亲说:“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随后在村民施成富的庭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群众代表座谈会,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
这十六字方针既是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结,更清晰指明了我国扶贫开发的方向,特别是“精准扶贫”如同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雷,瞬间劈开了贫困的拦路石。党的温暖携带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浩浩荡荡涌进了这个最不起眼而又最具有中国贫穷落后地区本质属性的深山苗寨。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从此登上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舞台。
十八洞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正在朝着开创脱贫致富后如何更健康更幸福的新农村方面迈进。它真正的亮点是什么?我想,是党始终不渝关心支持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改革开放40年来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是以前十八洞村的真实写照。
实施精准扶贫,帮助群众找到产业依托,打造一条长期致富之路,成为考验驻村工作队的难题。每人3000元政策扶持资金,怎样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直接发给贫困户,可能很快就被花光。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给了队员们一个启示:可以人工种植猕猴桃。工作队决定将这笔钱集中入股,种植适宜生长的猕猴桃,为贫困户培植一批摇钱树。
天天牵挂着十八洞村脱贫致富进展的县委书记罗明听到这个信息后,特意来到十八洞村调研,并请来林果专家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花垣县的土壤很适合种植猕猴桃。
种猕猴桃能赚钱、能脱贫、能致富,老百姓当然很愿意。可是,由于十八洞村根本就没有可以大面积种植猕猴桃的土地,老百姓听说后,马上打起了退堂鼓。
这么好的项目,怎能打退堂鼓呢?每个月不知跑多少趟的罗明书记,又带着县扶贫办的同志来到了十八洞村,再一次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开会,商量猕猴桃种植事宜。
昔日的十八洞村,户户是破旧房屋,出门是泥巴路,照明靠蜡烛,如今的十八洞村,到处是春光,欢歌笑语不断
村民对“飞地”种植猕猴桃的反感和费解、质疑和反对当然也在情理之中。这些长期被贫穷困住的人,本来每个人都能得到3000元的现金,却被扶贫工作队放到了谁也看不见的“高高的云空中”,去搞很多人从未听说过的股份合作制,而且还是到离他们几十里远的地方“飞地”种植猕猴桃,能不质疑能不费解能不反对吗?虽然他们也渴望拥有更多的果树,渴望赚钱长久受益,渴望早点脱贫致富,可维护眼前利益已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一下子又怎能相信那么遥远的蓝图和憧憬?(www.xing528.com)
说起来也凑巧,就在村民对种植猕猴桃闹情绪说风凉话的时候,第八届国际猕猴桃研讨会在四川都江堰举行。县委书记罗明心里一亮:派十八洞村群众代表去参观!让他们到别人的猕猴桃基地去感同身受,不比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人更有说服力吗?于是,县里组织了8个强烈反对种植猕猴桃的当家女人去都江堰现场考察,这其中就有思想一直转不过弯的石湘凤。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石湘凤亲眼看到别人种植猕猴桃发了家致了富,家家户户门前都停着小汽车,惊讶得不得了。从都江堰回来后,观念已经彻底转变过来的她,不仅将自己一家6口人的申请表主动交了上去,还劝其他村民:“在我们村种猕猴桃确实不行,地太散,一亩地10个人都忙不过来。放在土地成片的道二乡,能机械化操作。我看人家都江堰那个新技术真的好,一个人管50亩都不成问题。”
石湘凤所说的道二乡,离十八洞村有20多公里,是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所在地。因为十八洞村可利用的成片土地实在太少,所以只能在村里流转100亩土地,创建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然后跳出十八洞村,在花垣县现在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900亩土地,创办十八洞村最大的产业项目——1000亩猕猴桃产业园,并与花垣县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对猕猴桃产业实行公司化运营。
猕猴桃三年挂果。十八洞村的“金梅”猕猴桃自2017年迎来了收获。2017年初,入股村民每人得到了5000元的分红。那一天,不少从来没有一次性拿过这么多钱的村民,接过一沓沓刚从银行取回来的崭新百元钞票,脸上笑开了花。2018年更是一个丰收年,入股村民每人得到了2017年翻倍的分红。
施成富夫妇喜摘精准扶贫第一果——猕猴桃
十八洞村猕猴桃树的“寿命”是30—40年。这意味着,猕猴桃产业能让十八洞村增收持续三四十年。十八洞村村民将有一段漫长的幸福时光,在这条产业的长河里打捞属于他们的财富。
十八洞村的猕猴桃好吃,水更好喝。尝到甜头的十八洞村村民,对驻村工作队帮助他们规划建设致富产业再也不怀疑阻止了。“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终于建成投产了,它不仅能提高村里的收入,更将改善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十八洞村第一支部书记石登高的喜悦溢于言表,“没想到这山泉水变成了村民增收的路子,如今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石登高口中的十八洞山泉水厂,是步步高集团与十八洞村共同打造的村级第一个现代化产业项目。水厂2016年4月开始筹建,2017年10月投入生产,总投资3000万元,一期占地2600平方米,以生产瓶装水为主;二期占地4000平方米,生产家庭日常所需的大桶饮用水。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十八洞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丰厚收入,还为十八洞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成了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又一个重要产业平台。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打开了十八洞村的道道山门,使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阵阵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山里人,唤起了他们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巨大动力。
山上有了果实,山下有了山泉水,引来了凤凰,召唤回了游子。十八洞村的村民高兴了,用他们质朴而又诗意的话说就是:“鱼儿回来了,鸟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人也来了。”
100年前湘江边上青年毛泽东发出了“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的问题最大”的惊天呐喊,强大声呐的频率一直在华夏上空震荡。斗转星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在十八洞村作出了那个同频率的响亮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