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吉,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走进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洋楼整齐划一,干净靓丽。街道两旁的店铺里人头攒动,鱼皮画、鱼骨工艺品的展台前挤满了购买纪念品的游客,赫哲族民俗展示馆内,嘹亮的“依玛堪”歌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谈到抓吉村的变化,村委会主任曹健辉颇有感触。过去,他们一家8口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小草房里,生活异常艰苦。村里基础设施简陋,乡间小路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形容毫不过分。
全村人主要靠捕鱼维持生活,但是由于鱼类资源逐年减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怎样改变小渔村的落后面貌?乌苏镇党委抓住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抚远市“乌苏里船歌风光带”规划,积极引导渔民上岸转型,鼓励村民发展旅游、果蔬和赫哲族文化产业,为村民增收创造条件。
2014年,随着“赫哲民族风情村”的建成并投入使用,167户村民告别了居住40年之久的土坯房,搬入了通电、通水、通宽带的新家。17条水泥村路像蛛网一样串联起整个村庄,近1500株杏树、云杉、金叶菊和白桦树等树木俨然将这座北国小镇装点成南国都市。(www.xing528.com)
民族旅游新村建设了22座集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家庭旅馆,7座小别墅式宾馆酒店,12栋商服楼。同时,当地引入哈尔滨康华旅行社,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打造赫哲族特色民宿,以租赁的形式进行合作,仅此一项就使每户增收3000多元。
为鼓励赫哲族村民利用冬闲季节制作民族工艺品,他们吸收32户村民创办了乌苏镇赫哲族民俗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定期授课,讲解制作工艺,并且免费发放鱼皮,鼓励村民参与并搭建了旅游商品交易大棚。如今,他们制作的鱼皮画、鱼骨画、鱼皮服饰等手工制品深受游客喜爱。
抚远市乌苏镇赫哲族村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正在制作鱼皮工艺品
2017年,以传承赫哲文化,还原了古老赫哲人生活原型的“乌苏镇赫哲民俗展示馆”及民俗风情园、“莫日根”广场等景点相继投入使用,这里由此成为游客们来东极旅游的必到之地,昔日偏僻荒芜的小渔村如今已蜕变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赫哲风情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