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借助“旅游+”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文旅一体、产城景互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扶贫产业链。
一是抓好“旅游+特色农业”。县里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制定贫困户因户施策3000元扶持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围绕文化旅游,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黑毛猪等特色产业,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6.15万亩,实现农民人均1.5亩茶,成功入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天麻、白芨、青钱柳等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5.5万亩,农民人均近半亩中药材。黑毛香猪生猪存栏6.96万头,黑毛香猪等农特产品在北京、杭州等城市以私人定制、专卖店、会员制等形式销售。“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2167户9164人脱贫。2016年带动671户2349人增收脱贫。
二是抓好“旅游+特色工业”。大力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和以银饰刺绣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业,开发了一批独具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热销商品。全县各类企业从245户增加到1197户,其中茶叶和民族手工艺品个体户和企业占比达65%,“十二五”期间,带动贫困户285户1440人脱贫。2016年带动75户263人实现脱贫。
三是抓好“旅游+特色服务业”。积极推进“千户精品民宿、千户精品客栈”建设,悦榕庄酒店落地西江,全县四星级以上酒店两家,宾馆、农家乐450家,床位数10600张,解决8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特色服务业带动308户1312人实现脱贫。2016年带动116户458人实现脱贫。
望丰把稻田养鱼开发成旅游项目(www.xing528.com)
四是抓好“旅游+特色城镇化”。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与旅游规划项目结合起来,打造了返乡创业就业一条街、银饰刺绣一条街、特色饮食一条街等特色业态街区,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渠道。2016年,搬迁1199户4645人,解决1426人就业,带动178户628人脱贫。
五是抓好“旅游+民族文化”。全县拥有“非遗”名录231项,其中国家级13项,58个民族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是全国拥有“非遗”项目最多、传统村落密度最高的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全县共有1.3万农民参与银饰、刺绣、芦笙、服饰等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十二五”期间带动267户1066人增收脱贫,2016年带动96户438人增收脱贫。
六是抓好“旅游+大数据”。以巩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建成了西江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农村电商平台覆盖全县154个村,推动乡村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西江旅游公司利用电子商务销售门票、订房订餐、销售农特产品等,一年网络交易额达2.8亿元。
七是持续抓好“旅游+大生态”。雷山先后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全县植被覆盖率达94%,森林覆盖率达72.52%,2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成了生态护林员,累计发放公益林补偿金1194万元,覆盖8个乡镇2.37万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