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农民讲习所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24年7月,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1926年毛泽东任所长,萧楚女任教务长,周恩来、瞿秋白、吴玉章、彭湃、邓中夏等人担任教员,讲授与农民运动相关的课程,为中国革命培养出了一批重要骨干,为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蓄积了巨大的能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与讲习所的“结合”,使讲习所这个特定历史事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带给世人新的惊喜。
黔西县金兰镇双玉村村民董用海虽不是村里家庭条件最困难的,却是让村干部最头疼的。“他家跟我家条件差不多,凭啥他是贫困户,我就评不上?这不中,我要上访。”董用海的理解是自己家也穷,却没沾上“精准扶贫”的光,一点好处没捞着,政府偏心。自2015年以来,这个难缠的“上访户”,让各级干部头疼。
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上门同董用海谈心,向他讲解扶贫政策,为他安排各种免费技术培训……干部们虽然想尽办法,却还是拉不回“一根筋”的董用海。他坚持认为上访是解决自家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镇党委书记陈健气得直跺脚:这个“老顽固”啊!真是要人命!
不仅是董用海,金兰镇留守儿童多、矛盾纠纷多、上访对象多、贫困人口多、乡村陋习多,究竟怎么才能做好工作呢?
这时,毕节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来了,干部们还是有些困惑:发动群众,团结群众,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啊!可是,怎么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讲习中来呢?怎么让讲习所看起来“很美”,办起来“更美”呢?
今年初刚开班时,大部分村民根本不知道这讲习所要讲啥,也不知道讲的东西有啥用,大部分人是来看热闹的。(www.xing528.com)
讲习所讲什么?怎么讲?成了干部们要解决的首道难题。
董用海之所以要上访,正是因为他对扶贫政策不了解。群众的第一信息来源不可靠,以口传口、以讹传讹,不仅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落实、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加大了基层扶贫工作的难度。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政策讲习员应运而生。
在讲习所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市、县、乡、村各级书记和村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干部等都可担任政策讲习员。他们讲思想,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他们讲政策,讲透产业帮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政策,让政策更容易理解,让困难群众心里更透亮更有数。
“咱这可是直接面对群众。讲课我可有压力啊,怕讲不好。上台要是没讲到位或者没说清楚扶贫政策,村民会有疑问,就可能不信任政府。不怕你们笑话,每堂课我都要反复准备,这大半年来感觉自己也提升了一大截。”28岁彝族小伙、海子村讲习所所长、共产党员杨帆感慨地说。身旁一位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讲得好懂,习近平总书记都是为我们好,大家伙信你们!”一位大妈接话说:“我们爱听着哩,政策讲得清清楚楚,这样好啊,没上过学也能听得明白。”
虽是料峭深秋,却在这样的零距离交流中流淌出融融暖意。董用海的“坚持”也没了。现在的董用海,不仅搞清楚了国家的政策,更明白了党的良苦用心,他利用“惠民贷”贷款5万元,养起了5头牛、10头猪,种起了洋芋、大葱,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