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部贫困群众自信: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南部贫困群众自信: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部,大部分贫困群众和老马一样勤劳朴实,在脱贫攻坚中,他们如鱼得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把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作为系列帮扶措施的‘药引子’。”南部县依托“农民夜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风气教育、习惯教育等,让“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理念厚植人心。任爱民告诉记者,不放弃一个贫困群众,才能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就是南部县贫困群众的底气。

南部贫困群众自信: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奔小康,没的问题!”

楠木镇金垭村59岁的贫困户马青然,对自己能够过上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小康日子”信心十足。不等不靠不要,这是老马的“致富法宝”。“国家这么帮我们过好日子,自己咋能不努力!”

小康生活,老马期盼了许多年。2011年,老马在茂县打工时,看到当地农民李子发家致富,老马动了心,掏30元买了12棵李子树栽到了自家地里。但由于不懂技术,12棵李子树并没有“甜”了老马的日子。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扶和指导下,老马嫁接了新品种,扩大了种植规模,去年收入超过7500元。

在南部,大部分贫困群众和老马一样勤劳朴实,在脱贫攻坚中,他们如鱼得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但也不可否认,仍有部分群众“不怕穷”,“等靠要”思想仍然严重。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先扶志,但在部分人看来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志气和性格不可能短时间改变。南部做到了,把贫困群众从麻将馆领到田间地头,从揣起手看干部干到撸起袖子加油干,南部有套“秘诀”。

“把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作为系列帮扶措施的‘药引子’。”在任爱民看来,嚼烂了喂到贫困群众嘴里的饭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如何提升困难群众的志气是个难题,需要耐心、信心和细心。

用荣誉打破陋习。南部县围绕四川省委提出的“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细化制定16条具体标准,在全县开展“四好村”创建和“四好”星级示范户评选。让陋习参与荣誉之争,看似荒谬,却评出了出乎意料的成果。比如在“居住环境”的评比中,有户贫困户家里“脏乱差”,并且拒绝参加评比。当全村人都看着驻村干部在她家墙上贴上“不清理户”的黑色牌子时,她无地自容,转身回到房间清理卫生。随后评比中,她家门口多次挂上鲜艳的流动红旗。(www.xing528.com)

教育强化自尊。南部县依托“农民夜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风气教育、习惯教育等,让“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理念厚植人心。白天上课、晚上接着学习;入户劝导、追到麻将馆跟着教育;干部教育、发动孩子亲戚继续教育。全方位的教育劝导,把贫困户的自尊心你一砖我一瓦地补全、加固,让他们自尊自立。贫困户曹怀清天天等着干部“送小康”。一天,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归来后把门口上的帮扶牌扯下来,当着他的面撕碎,“老师说了,好吃懒做争当贫困户可耻,你还不努力干活”!第二天一大早,驻村干部就在脱贫奔康产业园里看到了他的身影。

用真心换取信任。干部干,群众看,很大原因是因为贫困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南部县委、县政府从干部自身找原因,加强基层党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干群一家亲”活动,深入开展助耕帮扶、家访住夜等十大惠民行动,累计为贫困户提供抢种抢收等义工服务106万人次,以干部的真心换取了群众的信任。南部县税务局副局长伏云国刚到双沟村当第一书记时,以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为抓手,带领村“两委”先后化解17起村民矛盾,赢取了村民对村“两委”和干部的信任。当发展产业项目时,村民积极响应,“跟着伏书记干没错”!

“贫困群众有‘等靠要’思想不可怕,可怕的是干部对这部分群众丧失信心,只顾一味抱怨群众,而不是从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上找原因。”任爱民告诉记者,不放弃一个贫困群众,才能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如今,自暴自弃的贫困群众少了,艰苦奋斗的多了;怨天尤人的贫困群众少了,自力更生的多了。“我虽不能行走,但双手有的是力气。苦点累点无所谓,自己努力一点,政府帮一把,一定能过上小康日子!”失去双腿的贫困户赵清武,在政府帮助下开起了网店,每天销售手工面条150余斤。这样的故事在南部县数不胜数。

自己的小康自己干!这,就是南部县贫困群众的底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