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产业做引擎,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让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茶农受益?如何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化县委、县政府总结和推广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经营方式。安化县县长肖义介绍,其方式是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过去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同时,在茶农参与的整个前期链条中,茶农实现了三次就业,三次获益。
首先,茶农在茶园种植、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为70元到120元不等;其次,技术简单,妇孺皆宜的黑毛茶的加工增值可达6—8元/公斤,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另外,农闲期间,农民可以到茶叶企业从事制茶、包装、拣梗、销售等工作,实现第三次就业。
贫困户不仅在第一产业——种植中受益,安化黑茶的强劲带动能力又将他们带入第二和第三产业中。黑茶产业雄起的同时,又促进了包装、物流、旅游、设计、广告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包装产业为例,安化黑茶产品包装,特别是花卷茶的制作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竹篾,这就在富了茶农的同时大大促进了竹农的增收,漫山遍野没人要的竹子变成了现金,安化几近销声匿迹的篾匠,又成了争相聘请的“香饽饽”。贫困户全程参与到了黑茶产业中,节节挣钱、环环受益。(www.xing528.com)
肖义县长介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安化黑茶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比21%,茶产业税收占比20%。截至2017年6月,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5亿元以上,黑茶产业已成为安化拓展就业的支柱、脱贫攻坚的支撑和品牌创新的亮点。黑茶产业让5万余人脱贫的同时,也成就了安化。同时,一个县城也孵化出作为一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湖南华莱,其产量、产值占据了安化黑茶的半壁江山,2016年税收占全县茶叶税收的80%。
黑茶产业发展壮大后,安化县委、县政府发动龙头企业拿出大量资金反哺农业、反哺贫困农民。仅湖南华莱一家,6年间就累计捐助扶贫社会资金超过3亿元,其中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1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特困家庭就医、五保对象近1亿元。另外,县委、县政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格外关注,真正保基本、托住底,坚决兑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基本社会保障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灾、因病、因残、父母或子女死亡丧失劳动力、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群众等五类特殊贫困户,严格按相关政策给予临时救助,让安化的精准脱贫驶上了快车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