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村集体接手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启文化新篇章

南村集体接手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启文化新篇章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南村集体、广汇集团已积累了近两亿元资产,可还从未涉足过文化产业。据了解,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可同时接待5部电视剧拍摄,能满足2000多名来客的食宿供给。几年来,李凤德深感责任重大,他快马加鞭战犹酣。

南村集体接手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启文化新篇章

2008年,已华发早生的李凤德肩上,又多了一副特别的担子。

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红嫂精神的发源地也在常山庄村。2007年,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在常山庄开拍,打破了这个贫困山村的寂静。时任沂南县委书记马昆敏锐地意识到了常山庄乃至沂南县大变的机遇来临了,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谁可完成这项非同寻常的重任?马书记的目光落到了李凤德身上。

“把沂南县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起来”,李凤德深知这个担子不轻。那个晚上,他一夜未眠,一面感恩马书记对自己的重视,同时也心里没底:如何做起来?需要多少投资?尽管南村集体、广汇集团已积累了近两亿元资产,可还从未涉足过文化产业。但他深知,作为沂蒙人,他必须承担起革命老区旅游开发的重任。45岁的李凤德,以沂蒙人特有的无私和大义,向着一个意义深远的目标进军了。

在一番考察学习、寻师问道后,由李凤德任董事长的山东广汇集团注资成立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认真听取文化界专家的建议,确立了保护性开发的思路。他们严格遵循不大拆大建、不损坏古村古貌、不影响影视拍摄的原则,建设中不仅完好保存了古村落的老屋、戏台、石碾、石磨、石板巷等元素,还还原了打铁、编织、织布坊等民间作坊,推出了红色实景剧、古村戏台子、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形成了常山庄村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此同时,常山庄村民整体搬离了世代居住的石板房,免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再也不用为挑一担水走上好几里山路了。

古村古貌保留下来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又因地就势,高标准修建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11个展馆、13个展室,生动再现了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的感人事迹,活化了红色拓展教育载体,为生动传承“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开辟了平台,逐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2017年5月,已被全国妇联、济南军区、中国人民银行等70多家单位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基地等,并被山东省委确定为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李凤德还励精图治、多方运作,将影视基地的功能迅速完善起来,场景制作、道具制作、食宿接待……迄今为止,基地已先后拍摄了《沂蒙》《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等260余部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影视剧。据了解,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可同时接待5部电视剧拍摄,能满足2000多名来客的食宿供给。与此同时,周边村民当群众演员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每年有1400多人次利用农闲时节从事群众演员或剧组用工,日均收入50—200元。记者采访中,一位村民美滋滋地说,就连他家养的一头毛驴也可以当“演员”,活多时一天能赚个七八百元。

大街不宽戏路宽,沂南县常山庄村已经接拍了260部红色影视剧,周边很多村民在做群众演员中实现增收。图为一部影视剧的拍摄现场

近几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红色旅游的发展,给沂蒙革命老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50多家“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点、土特产销售点应运而生,摊煎饼的、卖大碗茶的、搞粉皮生产的、种植车头梨的,都在日益兴盛的旅游业中赚得盆满钵满。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一些原先不起眼的山货卖出了好价格,原先五毛一斤都没人要的车头梨,现在能卖18元。(www.xing528.com)

为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经沂南县委组织部批准,广汇集团把服务半径进一步做大,组织常山庄周边5个村庄联合成立了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核心的“沂蒙红嫂家乡文化产业园区党委”,可以根据旅游企业用工需要及旅游商品加工需求,以合作社为纽带对村民开展手工技能、群众演员演艺技能、种植技术、服务礼仪等专业培训,并发展了玩具和草柳编织等旅游纪念品加工项目,解决了近千名常年赋闲的妇女、老年人的居家就业问题,使他们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带动周边苹果、冬枣、车头梨等采摘园发展到了4000多亩,亩均增收1万元。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广汇集团又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与一山相隔的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马牧池乡新立村缔结了帮扶之约,为新立村整村精准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至于红嫂村所在的常山庄村,则在短短十年间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安置好因影视基地建设而搬迁的村民,各级政府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占地160多亩,集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医疗卫生所等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常山庄社区。还投资1.4亿元修建了沂蒙生态大道、红色旅游专线等旅游道路,实现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宽敞的旅游路、整齐的新社区、红火的影视城、富民的新产业,让这里的村民过上了从前想都想不到的安居乐业的好日子,2016年基本实现整村脱贫。常山庄的巨变,是富村帮穷村的成功典型,这,是李凤德的另一欣慰。

历经十年披荆斩棘,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凤德以影视为表、旅游为核、红色为魂、产业为根、脱贫为本,把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打造得风生水起。如今,这处占地2平方公里、辐射10平方公里的基地,已拥有古山村、沂州古县城、红色纪念馆、红色写生基地、影视服务中心五大功能区,2012年10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国家七部委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5年被授予“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韩国牧园大学、韩国新罗大学、清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38所高校在此挂牌“写生创作基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沂蒙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几年来,李凤德深感责任重大,他快马加鞭战犹酣。今后几年,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建成一处辐射30平方公里,集“红色教育+影视拍摄+乡村旅游+文创产业+扶贫致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基地,最终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争取跻身“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更进一步地推动红色旅游扶贫跨区域合作,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打造20个“常山庄”,帮助100个以上老区贫困村、10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李凤德的人生使命。为了县领导的信任,为了不愧对战争年代那些忠勇的灵魂,宝刀不老的李凤德将再拼几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作为齐鲁之子,李凤德正在进行这样的修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