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禀承雄安人的优良品德,敢想敢干、乐善好学;他为成长中的孩子们建起一个汲取知识的园地;他为奋斗的年轻人搭起了一个增长智慧的平台;他为求知的读书人营造了一个温馨恬静的家园。他就是河北直隶尚书房创始人李建辉。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家乡发展变化的?
李建辉:如今的家乡已是河北雄安新区,一幅绚丽多彩的雄安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作为一名在外拼搏的雄安儿女,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也随时准备着回到家乡,为雄安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请谈谈你的人生经历。
李建辉:我生长在安新县农村。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正是安新县冶炼行业红火的时候,我没上高中,就想着进入冶炼行业去闯一闯,这一闯就是十几年。这期间,虽然自己积累了一些财富,但从内心深处还是对读书充满了渴望。
而立之年时,也许是机缘巧合,我走进了图书行业。从2011 年摆书摊到2013 年的第一间车库书店,再到后来河北大学的悦读书社,书房上架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从海量的图书中用心筛选的。因为,时间与阅历使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目前直隶尚书房的情况。
李建辉:2018 年,我成立了河北直隶尚书房图书销售有限公司,在保定市创办了首家公益书店“直隶尚书房”。书房只有150 平方米,为读者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免费阅读场所,还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我就是希望通过这间小书屋,为这座城市点亮一盏灯。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小小书房承载不了更多的内容。经朋友介绍,我将市中心金昌东社区的一处废弃锅炉房改造成一个融合书店、剧场、公共文化论坛、艺术品展览创作等内容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藏书2 万余册。在这里,人们可通过多种方式免费阅读或借阅、购买。
因院内有一处荷塘,便取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意,将这个文化综合体命名为“直隶半亩方塘文化社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7 月26 日正式开放后,来的读者络绎不绝,社会反响很大。
记者:3 年来,直隶尚书房都开展了哪些活动?(www.xing528.com)
李建辉:我们致力于打造“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课堂”,利用保定高校多、专家学者多、社会贤达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周末公益讲座、对话城市萤火论坛、捐助百所山区小学10 万册图书等文化惠民活动。3 年来,组织讲座和对话城市萤火论坛活动百余场,向9 所小学捐赠万余册图书,直接受众达1.2 万余人次,网络受众十几万人辐射京津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8 年,直隶尚书房被评为“保定市全民阅读十大基地”。目前,我们做成了保定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保定市公民普法基地、莲池区公共图书馆分馆等。
记者:你运营直隶尚书房期间有哪些感悟?
李建辉:如果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书店则能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与精神风貌。近年来,随着电子图书、网购平台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曾经让众人引以为傲的实体书店日渐凋零。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暇阅读,手机已经成为纸媒阅读最大的竞争者。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们无法静心去系统地读一本书。
不过繁华过后,终究会有一个回归。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纸质书阅读量猛增,大众对公共文化场所的需求越发强烈,“直隶半亩方塘文化社区”的诞生恰逢其时。我认为,每座城市应当有多个开放性文化场所,来服务这个社会,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愿现在和未来的直隶尚书房,能带给人们一丝真正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记者:怎样才能使直隶尚书房的文化品牌运营下去?
李建辉:一个社会、一座城市、一个人的文化内涵是靠日积月累来体现的。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民间需求,纸质图书市场将会持续升温。但是,只有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出适合的运营方式才能生存成长。无论是高大上的网红书店,还是隐于一隅的陋室书屋,我认为,书才是核心和灵魂。只有提供高品质图书,营造读书氛围,不辜负读者的时间与热情,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
记者:你对未来直隶尚书房的发展有何期待?
李建辉:“是谁传下诗人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这句话就像是书店行业的真实写照,总能给人以温暖、给这个行业以神圣感。理想与现实总是矛盾,但是,路是自己走的,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前面无论多么艰难,一直要坚定地走下去。
未来“直隶半亩方塘文化社区”运营模式成熟后,不但在保定复制,还要在家乡雄安新区乃至其他城市复制。我也衷心期待,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此事业注入新的力量。我愿做一个守护者,替大家打理好这个理想之地,让每位读者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作者:王渊 《河北经济日报》2020年9月1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