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改革前沿”主题赛,9 月3 日至6 日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来自雄安新区宣传中心的张涵硕,激情澎湃地讲述了雄安建设者们的奋斗故事,以全场最高分的成绩荣获金奖。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80 后。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演讲大赛的获奖感受。
张涵硕:“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前沿”主题赛事是大赛第二阶段的第8 场赛事。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代表队的34 名选手参加了预、决赛。我和其他两人获得金奖。11 月,我们3 人将在北京参加演讲大赛总决赛。
“这里集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我们每天早睡早起,就是早晨睡,早晨起!白天晚上一起努力叫‘白加黑’,开会一直到深夜我们叫‘夜总会’。外地抽调来的同事,每个月平均在家不超过48 小时……”这是我演讲中的话,也是雄安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把雄安取得的成就和大家的努力传播出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这座奖杯不只是属于我自己,也属于雄安新区所有的建设者。
记者:你何时来到雄安工作的,能谈谈当时的情景吗?
张涵硕:2018 年10 月21 日,我从秦皇岛来到雄安宣传中心工作。记得来新区的前一天没敢回家,在外面给父亲打电话说,2018 年是我毕业的第10 年,要放弃目前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去建设雄安新区。我在忐忑中等待着一位老党员的回复。父亲说:这才是我儿子!
临行的当晚,母亲给我收拾了行李,送我到了车站,刚进候车室,母亲就转身离开了。我看到她转身时在擦着眼泪。当火车启动开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电话响起。父亲说:向北看,路口那个开着大灯的车下,挥手的就是我们,你妈想多看看你。当时,我泪如雨下。我知道此行是为挚爱的祖国尽一份力,我很骄傲。
刚来的时候,白天紧张工作,晚上也经常加班。为尽快了解雄安,我回宿舍休息前,还要学习雄安规划纲要,慢慢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参与规划展示馆的讲解中,语言就更加生动了。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
张涵硕:我出生在大庆油田,从小喜欢写作、朗诵、主持,于是成为同学中少有的文科生,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求学,毕业后投身于传媒行业,把学生时代的爱好变成了对工作的热爱,后来随家人来到了秦皇岛。60 年前,大庆的先辈们从四面八方会集到松嫩平原,在一片黑土地上,用一代人的奉献让中国挺起了腰杆。今天,我追逐着梦想,满怀着青年人的使命感来到雄安。(www.xing528.com)
记者:请你与读者分享几个在雄安工作的故事。
张涵硕:今年2 月,我荣幸地参与了领导来雄安视察调研的接待工作,负责视频连线环节。领导在新区要通过连线的方式与工人们交流。我们想到了5G 的应用,与新华网、中国电信公司的同事们一起反复测试并取得成功。现在雄安已是一座覆盖5G 信号的城市,也是全国的试点之一。
我曾有幸在现场见证了启动初期设计规划的诞生。在那次评选中,有一些外国设计团队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充满了幻想,看着真的美好啊!中国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张锦秋的一句话点醒了所有梦中人。她说:“雄安是一座留给中国、留给世界可复制的样板。它不能是虚无缥缈的,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而不是等待着科技的到来!”现场短暂的安静过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这件事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底气与自信。
记者:你在工作之余都做点什么?
张涵硕:工作之余,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拍摄了照片集《雄安微笑》,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这些质朴勤劳的雄安人的集体群像。在百张笑容的照片中,有京雄高铁的施工工人,有白洋淀畔编织苇席的老人,有开车的司机师傅,还有卖卤煮的小哥。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梦想。希望多年以后,可以回忆起建设初期满怀梦想的人们。
记者:你对“未来之城”雄安有何期待?
张涵硕:我曾在写给未来雄安的信中说道:雄安你好!2050 年,我们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65 岁的我已经退休在家,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爱你,去感受你的存在。那时的你,是一座新时代标杆的“未来之城”,更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作者:孙文宾 王渊 《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9月10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