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药品批发市场三大巨头占市场百分之85

美国药品批发市场三大巨头占市场百分之85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美国药品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大公司:麦克森公司、美源波根公司以及卡蒂诺医疗,三者合计占市场的85%左右。美国药品流通整个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让采购的体量最大化。而Walgreens拥有美源波根公司15%的股份,且是董事会成员。另外,因为美国控制医疗费用越来越严格,整体市场趋势是以仿制药为主。加上长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成了美国医药流通市场高度集约化的市场格局。

美国药品批发市场三大巨头占市场百分之85

1.美国药品流通业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大约200家药品批发公司,在其后的30年中,这个行业发生了持续的兼并重组,到2000年美国只剩下了约50家药品批发公司[3]。目前,美国药品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大公司:麦克森公司(Mc Kessen)、美源波根公司(Amerisource Bergen Corp:ABC)以及卡蒂诺医疗(Cardinal Health),三者合计占市场的85%左右。整个市场靠量驱动,利润空间很低,利率在5%左右,净利率在1%左右[4]。因此,美国药品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薄利多销型,通过大流量、大规模来增加利润。药品流通企业承担药品物流职能,进行库存管理、药品拆零与再包装、药品回购等业务,整体运营效率是其生存的根本因素。

美国药品流通供应链示意图见图6-2。由图可见美国的药品流通实行的是典型的“两票制”。美国药品流通整个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让采购的体量最大化。比如,大型零售药店与批发商合作,药品福利管理公司(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 BT Company,PBM)或药品目录管理公司与批发商合作,推高采购量从而压低价格。再比如医院联合成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GPO)[5],尽量扩大采购主体的量。以及单体药店结成的联盟,由联盟去采购,可以增加谈判优势。另一个趋势则是药品批发商与大型零售药房之间有着投资上的合作。比如,CVS与卡蒂诺医疗在2013年成立合资公司Red Oak,进行仿制药批发。而Walgreens拥有美源波根公司15%的股份,且是董事会成员。间接来看,批发商和零售药房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扩大量的优势以压价,但这同样是批发业务在大客户上利润空间极低的原因。药品批发商的服务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大型连锁药房和大型PBM;另一种是小型连锁药房/单体药房以及医疗机构GPO。批发商在大型连锁药房和大型PBM邮寄业务上的利润空间明显低于服务于小型药房和GPO,因为前者巨大的体量形成了较大的谈判优势,压缩了利润空间。批发商对某一大型连锁药房的依赖可能会影响到其收入。比如,卡蒂诺医疗有25%的收入来自于CVS的药房,美源波根公司有24%的收入来自于Walgreens。如果失去客户,将影响到整体收入。

图6-2 美国药品流通供应链示意图(www.xing528.com)

从批发的药品划分,则分为品牌药和仿制药两块。对于品牌药来说,大型批发商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药品运输、冷藏、存储和管理等服务,以这些服务为基础,加上采购的量,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给批发商品牌药的最高折扣,因此批发商获得品牌药的价格是最低的。另外,因为美国控制医疗费用越来越严格,整体市场趋势是以仿制药为主。而随着品牌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药品生产企业在现有的明星产品上有较大的话语权,并不需要积极地去与下游渠道谈判,而是只通过批发商就可以。不过,由于药品生产企业在品牌药新药研发能力加大,已出的品牌药集中到期的专利悬崖又会造成利润急剧下跌。根据Mc Kessen在投资公开信息中援引IMS的数据,2015~2019年大约有价值851亿美元的品牌药销售将面临仿制药的威胁。因此,整体品牌药批发市场的增速也在放缓。对于仿制药来说,随着美国用药向仿制药发展,仿制药的销售体量越来越大,成为批发商核心发展的业务。仿制药的利润较少但出货量大,商家通过量来推动规模。美国的仿制药采购主体相对集中,前三大批发商以及其合作的零售药房合计占了仿制药批发量的68%。在2013年之前,美国的仿制药市场经历了一轮价格上涨,但之后因为大批量生产商进入这个领域,供应者快速增加,加上支付方的支付政策越收越严,仿制药竞争激烈,价格上涨乏力,对于药品流通和零售来说,仿制药的利润变薄。在2013年之前,一些零售药房会选择自己与供应商谈判,但到了近几年,谈判必须建立在巨大的采购体量之上,否则就没有价格优势,面对医疗保险公司等支付方付费的挤压,压力会很大。因此,即使像沃尔玛药房这种过去选择自己从仿制药厂商手中采购的连锁药房,也开始选择大型批发商。沃尔玛就通过Mc Kessen进行仿制药批发,借助Mc Kessen在仿制药上的体量来获得更低的价格。

2013年,Cardinal Health与CVS建立合资公司Red Oak,共同建立仿制药销售渠道,通过CVS的PBM公司Carmark与Cardinal Health的批发业务联合起来,具有更大的量,在进货价格谈判上会更有优势。因此,量的联合在仿制药这一薄利行业是关键。因此,在美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应对品牌药销量增长的减缓和仿制药利润的变薄,药品流通行业中大型批发商与大型零售连锁店间的重组和融合越来越规模巨大和频繁,其动因来自于市场的自发而非行政干预。

在药品冷链运输中,美国通常应用RFID和GPS技术配备温度控制系统,来对各环节进行实时温度监控。部分企业购置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监控的冷藏运输车,利用专门的温度记录仪全程连续记录温度。在美国最大的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6]在北美有超过22家配送中心,中心内配备有全自动分拣机、制冷机、温度监控系统等基本的设备。这种模式下,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经济合理的流通和销售方式,避免企业直接面临小额订单。加上长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成了美国医药流通市场高度集约化的市场格局。加上健全的法律、法规、发达的经济和成熟的市场,使得美国医药流通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之列[7]

2.美国对药品流通行业的法律监管 美国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全流程都有严格的监管法律制度。对药品在临床前的实验室研究阶段有“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进行管理;在临床研究时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进行管理;制药企业在生产药品时有“当前优良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cGMP)”进行管理。它要求在产品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为国际领先的药品生产管理标准;在药品进行销售和物流运输时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进行管理。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GSP制度和认证,而是由各联邦主体即各州进行管理。对药品进行零售的药店的开业则需要严格的认证。但对于药品在流通领域需要经过多少渠道,开多少次发票,利润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分配等纯粹属于市场调节的范围则没有法律和行政干预。目前,美国事实上的“两票制”和批发零售大联合以及销售终端的联合集中大采购则是经过上百年市场竞争后自然形成的,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