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巨头公司来说,公司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就是组织架构松散且日益庞大臃肿,像微软、诺基亚,昔日无比光鲜,今日却难掩颓势,效率低下,成为前进中的羁绊。
Web设计师Manu Cornet在自己的博客上,画了一组美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在他笔下,亚马逊等级森严且有序;谷歌结构清晰,产品和部门之间却相互交错且混乱;Facebook架构分散,就像一张散开的网络;微软内部各自占山为王,军阀作风深入骨髓;苹果一个人说了算;庞大的甲骨文,臃肿的法务部显然要比工程部门更重要。
图5-1 著名科技公司组织结构图
《第一财经周刊》也尝试着炮制了一份中国主要科技公司的结构图,包括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联想、腾讯,结果发现它们也是彼此风格迥异。不同的公司成长历史、不同的业务架构和不同的管理风格,让它们的架构图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图5-2 华为组织结构图
华为与很多强调组织结构稳定的企业不同,华为建立的是一种可以有所变化的矩阵结构。换句话说,华为每次的产品创新都肯定伴随组织架构的变化,而且华为每三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技术创新。这更类似于某种进退自如的创业管理机制。一旦出现机遇,相应的部门便迅速出击、抓住机遇。在这个部门的牵动下,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流程没有变化,只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的次数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形是暂时的,当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整个组织结构又会恢复到常态。
图5-3 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图(www.xing528.com)
在阿里巴巴,马云的影子似乎无时无处不在。现在,他又向公众展示了一条完美的产业链。万网提供域名,并量身定制出两套网站——B2B和B2C,再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和淘宝商城、淘宝集市三大平台,精确对接细分用户。散布在全国的7个百万平方米以上的阿里大仓、若干个小仓,由物流宝打通的从供应商到阿里大小仓直至用户之间的物流数据流,囊括大阿里战略中所有的业务。而马云,正如他自己所说:“已经融化在这家公司里。”
图5-4 百度组织结构图
百度前任COO叶朋称:“百度崇尚简单。”这话同样可以套用在百度的组织结构上,百度看上去是一家只需要CEO就够了的公司。在叶朋2008年4月担任COO之前,这个职位空了一年之久。当他2010年离职后,这个职位一直空缺至今。而回过头去看百度的发展历史,COO职位已经出现三次为期不短的真空期了。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CTO职位上。在2008年,这家公司竟然同时缺失COO、 CFO和CTO。一些分析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内部清洗和股票禁售到期两股力量的同时夹击。但是互联网观察家谢文却认为,百度在找高管方面“判断有些失误”,他建议百度应该下决心把管理班子弄好,它还是需要一个5到7人、各有专长的核心高管团队。
图5-5 联想组织结构图
与很多公司一样,联想希望能够大小通吃,既做好消费者市场,又出击商用市场。前者是以渠道为核心的交易型业务,后者则是以大客户为对象的关系型业务。一家公司同时做这两块业务,某种程度上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左右互搏。联想COO刘军则将此比喻成长枪与短刀,要想都舞得好,就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做到合理的区分与整合,并细致地平衡各方利益,化解模糊地带容易发生的冲突。举例说,与双模式相对应,联想国内的生产线、供应链的设计也兼顾了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的采购特点。联想中国有两类生产线:一类即所谓的“大流水线”,一台PC通过不同工序多人组装,这种模式适合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对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联想则采用另一类单元式的生产线,由一位工人从头到尾完成一台PC的组装。
图5-6 腾讯组织结构图
腾讯这几年也一直在做组织变革,变革的方向基本也是组织扁平化。腾讯提出,企业大了之后最大的问题是消除内部的敌人,要破除大企业病,保持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所以,2012年开始,腾讯就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不再以业务模块为中心或者以合伙人为中心,而是强调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事业体。现在,腾讯已形成的各个事业群围绕客户来整合各种资源,真正建立了以客户为导向的事业体。事业群里面也不再搞金字塔式的管理,而是基于客户群体形成大项目里套小项目的项目合作制,一个事业群里面有无数个项目组在合作。腾讯的这种组织变革其实是希望抓住互联网聚焦、快速、灵活的优势,在事业群里面充分发挥民营小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