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学者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他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直击运营管理的痛点。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职能各部门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各职能部门是企业的要素,因此优化孤立的部门不一定能够优化企业整体的运营。同时,各部门也不是孤立存在,它们都处于发挥各自功能的位置上,并且随着企业流程的流动相互关联。不仅如此,系统论的一个分支“自组织理论”,研究系统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其关注的“自组织”像极了企业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它们的形成是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走向复杂、不断地提高自身精细度的过程。
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以往研究问题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且为人们所熟悉的思维方式,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只适于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无法胜任对复杂问题的研究。系统分析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纵观全局,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思维方式,这与大数据时代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谋而合。大数据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解全局的能力,人类社会的观念从关注因果关系向关注相关关系转变。因此,企业面对复杂的多维环境,需要建立两个思维方式:
其一,系统性思维方式。企业是一个整体,管理过程中在某个环节发生的局部问题,都可能是其他环节共同作用引发的,从局部入手并不能解决局部问题。同时要注重企业和外部环境的融合,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环境和企业一起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所谓“整体的整体”。(www.xing528.com)
其二,相关性思维方式。面对问题,我们的惯性思维是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解决,但现实是企业的管理网络越发复杂,企业的环境变化也越发迅速,等到企业抽丝剥茧找到触发问题的原因后,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新的问题。企业这个系统需要时刻运转,对于“运转”本身而言,问题的原因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解决问题。而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不只有因果关系,还有相关关系,相关性是发现和创造多维的最显性驱动。只有站在系统整体的角度方能纵观全局,进而才能快速发现问题的相关关系。
系统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理论仍将是指导我们解决多维复杂问题的利器。如系统理论的新分支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都试图破解世界的复杂多变之谜,它们理应作为智慧企业这一系统工程构建的理论指导。
但是仅仅依靠人类的力量能够解决如此错综复杂的系统问题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