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定位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最终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所以,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是雄安新区的重要定位与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模式,提供典型示范并带动相关区域创新发展。目前,雄安新区刚刚起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面临着一系列难点。
难点之一:如何增强吸引能力,快速聚集创新资源。
吸引、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是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吸引速度和聚集规模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功能实现与示范带动能力。重点:一是吸引聚集一批与雄安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对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非常关键。二是吸引聚集一批科技研发机构、大学,这是聚集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载体。三是吸引聚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包括科技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难点在于:目前有吸引力的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创新配套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等至少需要3~5年时间才能初具规模,直接影响吸引高端人才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也要假以时日。所以,在吸引力并不强的条件下吸引创新资源难度较大。
难点之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增强驱动产业发展能力。
创新资源聚集到一定规模,甚至在聚集过程中,就应当超前谋划科技创新布局与优化配置,构建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创新体系。纵观世界范围的科技园区、创新城市和创新中心,无不构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创新体系。
难点在于:其一,如果甄别特别是吸引稀缺度很高但对雄安影响重大的创新资源,是一件难度高、操作性强的任务。一般在开始建设时容易盲目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造成需求与供给对接偏差,特别是将分散、沙滩化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起来,筛选、精选的难度更大。其二,目前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制定创新战略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聚焦目标、精准选择、顶层设计、规划管理、操作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其三,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成产业发展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与体制条件,也需要二者的良性互动,这些都需要探索。(www.xing528.com)
难点之三:构建良好公共服务,营造低成本创新生态。
完善的公共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条件,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完善的交通、供电、供水、自然生态等硬基础设施,也包括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基础设施,还包括较低的创新创业成本、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等。
难点在于:一是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构就是一件复杂、持续的艰巨任务。可喜的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形成“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千年林”建设、污染治理正在稳步推进并显现成效,但建立形成良好自然生态仍是艰巨任务。二是全世界每个创新城市、科技园区都在以良好的环境来吸引创新要素,甚至出现了人才大战,纷纷以优厚条件吸引高端人才,在此背景下建设优于其他城市的创新创业生态难度很大。三是我国已经处于高成本时代,吸引聚集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面临着高成本投入、低成本运营压力。其中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就是一项艰巨任务。
难点之四:建立创新型体制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雄安新区是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方面要先行先试,探索全面创新改革的经验。一是建立政府有效引导、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创新机制。特别是在创新资源配置、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式、科研项目管理、新经济服务监管等方面要做出探索和创新。二是建立面向需求、紧密连接的协同创新机制。尽管雄安新区未来可能聚集较大规模的创新资源,但北京必然还是雄安创新发展的重要创新源,也需要利用其他地区和海外的创新资源。
难点在于:一是全国都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的潜力在不断释放,雄安新区如何选择、推进创新改革的内容并推进改革,是难度很大的任务。二是雄安要建立起与国际创新中心接轨的体制机制,但如何在适应国际创新规则基础上构建有雄安特色、能够聚集国际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是一项创新度高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