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产业分工对关键经济指标的影响与行政力量相关

区域产业分工对关键经济指标的影响与行政力量相关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借鉴国际分工理论来研究区域产业分工定位,要注意这种差异,特别是涉及区域关键性经济指标时,要素流动、协同创新、产业合作等产业协同会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如在京津冀区域中,纺织、食品、普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均是布局在大城市外围区域或者独立成为特色工业区,可以获得较低的综合成本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从京津冀区域来观察,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聚集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中心地带,或者聚集到特定的园区中。

区域产业分工对关键经济指标的影响与行政力量相关

国外的区域产业分工研究假定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场景,所以,从国际贸易理论到新经济地理学都是将这一场景作为前提的,研究的是国际产业分工。而借鉴国际分工理论来研究区域产业分工定位,要注意这种差异,特别是涉及区域关键性经济指标时,要素流动、协同创新、产业合作等产业协同会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如果市场机制较为完善且充分发挥作用,让创新资源、要素、企业自由选择与流动,不同的产业会因不同特质有不同的空间选择偏好,也会自动优化到适宜的区域。根据产业特质可归纳为几种类型:

1.资源密集型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一般选择在原料地布局,或者交通便利、与能源原材料地成本较低的适宜地区。如京津冀区域中的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集中在冀东(唐山)、冀南(邯郸与邢台)等地。旅游产业属于自然垄断型产业,旅游资源丰度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分工定位,也属于这种类型。目前正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产业,其存储产业的区位选择一般会考虑在气温较低但又与大城市交通便利的区域,有对气候资源的依赖,也属于自然条件依赖型产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成本驱动型产业,一般选择劳动成本、经营场所成本等较低的区域。如在京津冀区域中,纺织、食品、普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均是布局在大城市外围区域或者独立成为特色工业区,可以获得较低的综合成本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3.交通枢纽型产业,属于流量指向型产业,一般布局在交通枢纽地区,有着固定的区位,并且根据交通流量决定建设规模,交通流量的变化、企业竞争战略等也决定了产业规模的大小。如天津曹妃甸、秦皇岛等港口就布局在适宜建港口的沿海地区,港口吞吐量大小、临港产业规模等,均与本地区沿海地质条件、由本地影响的市场潜力等紧密相关。现代物流企业也一般布局在沿路、沿海等区域,以获得交通优势和物流的低成本。

4.资本密集型产业,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这类产业投资规模巨大,往往有着巨大的产出规模与较丰厚的利益,一般布局在沿海、较大空间的区域。京津冀的大型石化企业、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一般在城市周边自成体系,也会形成一个以工业为特色的小城镇,如燕山石化、长城汽车城、峰峰矿区、井陉矿区等。(www.xing528.com)

5.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集聚依赖型产业。这类产业其生产过程伴随着技术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需要专业化分工协作,或者需要在聚集中进行创新活动,一般聚集在城市或者特定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聚集的载体还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也会聚集着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如风险投资、金融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也会考虑创新源、创新创业生态等因素。

6.知识密集型产业,属于生态偏好型产业,并有与高等教育、科研等机构近临的偏好,以容易获得专业知识人力资源和研发的支持。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现代金融、互联网平台、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类型的产业,一般对成本敏感度不高,但对产业生态敏感度高。所以,对城市的选择、城市中地段的选择都很挑剔,如现代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产业,一般聚集在大城市中心地带,或者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优良区域。从京津冀区域来观察,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聚集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中心地带,或者聚集到特定的园区中。

7.网络型产业,属于平均化布局型产业。网络型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其生产环节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需要通过特定的网络传输给终端消费者,即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一张有形的传输网络或无形的网络(其实,无形的网络也是由较平均分布的基站建立起来的)。典型的是电力电信航空铁路燃气、供水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显然,产业发展可能受到资金、实力、发展次序等影响,但其最终的产业布局是网络型、均等化的。但这些行业的总部一般布局在大都市或者网络区域的中心城市。[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