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大放异彩,国外学者对于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倾向于协同主体内部主体运行之个性化,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倾向于协同创新理论在某个产业或是产业链上的研究。
(一)区域协同创新的细分领域研究
区域协同创新扩展的领域很多,有城市建设、金融政策、生态环境等领域,通过梳理发现这些主要领域涉及了区域协同创新的中观、微观内容,这些细分领域的研究推动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以城市发展和金融支持为例,了解学者们关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细分领域研究。
一是关于城市发展领域的研究。解学梅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剖析了都市圈内部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通过研究都市圈区域内协同创新的序参量、控制参量以及自组织演化过程,认为区域内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之间协同及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研究组织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非线性机制是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根本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必须遵循协同学的原理,创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39]
二是关于金融领域协同创新的研究。比如,景朝阳等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认为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资源有差异、合作意识薄弱、支持力度低等。他们又通过分析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地区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得出经验,而在风险投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机构建设引进方面,参考了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的做法,认为京津冀在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区域内金融应当从制度机制方面、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方面、区域内金融支持与协同创新匹配方面以及构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双中心方面推动协同创新发展。[40]对金融领域协同创新研究的刘宾,通过建立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2006—2014年金融资源配置与科技创新协同度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处于协同发展初级阶段,但是其金融与创新之协同度水平逐年增长,这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京津冀区域内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须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区域内协同发展。[41]
(二)区域协同创新的综合领域研究(www.xing528.com)
与对区域协同创新深入和细分的研究相反的是从对于综合领域的研究,从领域交叉综合的角度对区域协同创新进行分析。这些角度面对复杂的领域系统,从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出发,对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万科的研究基于国家战略的区域产能质量、产业链、技术创新协同,通过建立鄂湘赣新型显示产业省内及省际EGA体系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2010—2015年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相关创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之EGA(支撑环境—获取能力—应用能力)体系省内及省际协同创新能力均比较低。并提出了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系统的协同度、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及创新成果共享、建立政府间的合作协调机制等政策建议。[42]
关士华的研究表明,协同创新网络是在基于产、学、研、政以及中介机构作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为了整个区域内创新水平实现帕累托改进式发展的交织关系。通过数据研究分析,我国中部六省对于区域协同创新要素之投入各有不同,安徽省侧重于科技经费支持,河南和湖南则在教育上投入较多,而湖北的技术市场份额在体量和发展速度上均高于其他省份。[43]
也有学者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对区域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比如陈浩、项杨雪等在《基于知识三角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探索与实践——以欧洲创新工学院KICs模式为例》中,认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在于整合区域内的优质高校、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称为知识三角。欧洲创新工学院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知识三角推动知识生产的全面合作;实施教育改革,以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支撑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企业家精神,鼓励商业创新。[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