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自变量的经济结果研究有待加强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自变量的经济结果研究有待加强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文献和理论的回顾与归纳表明,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将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因变量的探索上,而将其作为自变量来探究其经济结果的研究较少。关于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既包括银行端的,也包括实体企业端的,但大多关注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和借款利率的影响因素,而关于借款规模的研究则较少。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自变量的经济结果研究有待加强

文献和理论的回顾与归纳表明,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将环境信息披露作为因变量的探索上,而将其作为自变量来探究其经济结果的研究较少。关于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既包括银行端的,也包括实体企业端的,但大多关注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和借款利率的影响因素,而关于借款规模的研究则较少。

对2014—2016年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描述性统计显示:(1)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整体水平仍较低,勉强达到及格水平,存在披露内容不全面、披露位置分散、存在主观随意性等问题。(2)不同种类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差异较大,由好到差依次为愿景类>经济类>排污类>治理类>碳排放,公司更愿意披露环保目标等笼统信息,对碳排放类信息缺乏重视。(3)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行业差距较大,前三名为石化、钢铁和火电行业,倒数前三名为纺织、制药和建材行业,半数行业在三年间披露质量稳步上升,不存在连续三年披露质量下降的行业,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4)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存在区域差异,西南偏远地区的披露情况始终不太理想,京津冀和长三角披露情况普遍较好,发达地区整体披露水平更高但内部差异也更大。(5)国有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每年得分均值高出4—6分左右;非国有企业的披露水平先降后升,国有企业披露水平在三年内稳步提升。

多元回归结果表明:(1)经济类、排放类和排污类环境信息披露对借款规模有负面影响,可能的原因是这三类指标暴露公司在目前或未来需要承担更多环境风险或环保支出,降低银行的借款意愿。(2)愿景类环境信息和治理类环境信息则对借款规模无显著影响,其中愿景类信息可能因为较为笼统,不是考察的重点;而治理类信息的不显著可能是环境风险降低和环保投入增大两相抵消的结果。(3)企业的融资需求会减弱这种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有融资需求时信贷审批更看重项目和公司本身的盈利和偿债能力,更少关注环境信息暴露的环境风险。(4)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均意味着未来现金流更有保障,对企业获取的银行借款规模有正向作用。(www.xing528.com)

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信贷两大政策的齐足并驰,是环保和融资之间产生协同效益的典范。一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可以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不仅能降低银行的信息获取成本,更准确而全面地评价借款企业的环保水平和潜在环境风险,还能促进金融产品升级、利用新型手段分析企业环境信息,例如,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判断出污染型、绿色型、浅绿型和深绿型企业,提高绿色企业的融资效率,从而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发展对环境信息披露也有正向作用。银行对于企业环境表现和绩效等各方面关注的增加,会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将来亦可以稳健的业绩来反哺金融业。此外,二者联手还可产生正向效益的外溢,例如,可以推进与企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强化公众的环保关注度,推动社会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