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策略与效果分析

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策略与效果分析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有其特殊意义。因此,环境风险的规避措施,会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因此,针对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如何事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如何事后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主要采用工程避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事后风险后果的程度,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保障环境风险规避的实效。

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策略与效果分析

一、环境风险规避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风险规避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行为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有其特殊意义。首先,农村社区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而农业本身就是弱质产业,不仅承受来自自然灾害的风险,而且接受人类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风险。其次,环境风险与其他风险不同,他具有公共性、共享性。因此,环境风险的规避措施,会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因此,针对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如何事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如何事后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主要采用工程避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事后风险后果的程度,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保障环境风险规避的实效。

二、怎样规避环境风险

1.工程性避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①发展环境友好型生计

发展环境友好型生计项目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建设部分,它是从源头解决环境破坏问题,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具体来说,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生态农村,为环境建设打下经济基础,夯实贫困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重点包括对产业化基础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认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推介、科技培训推广进行强化。

主要有以下建设:一是针对农村的特点,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二是利用当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环境友好产业。三是依托当地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的特点,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②建设环境保护设施

贫困村环境保护设施是指服务于贫困村生产生活的各种旨在防治污染和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因此,可将贫困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分为以下两类:

(1)防治污染类设施建设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应遵循分散处理为主、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不同类型污水处理技术路线。拥有排水设施、有处理条件的村落,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主要包括:集中处理设施和单户及联户污水处理设施。各贫困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申请国家的环保专项资金,对于村民较密集的较大村庄可以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居住分散的村庄建立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单户及联户污水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在垃圾处理上应该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充分体现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的技术路线。在分类收集、减量化的基础上,城镇周边等有条件的村庄可积极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模式;其他村庄应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垃圾场的选址(远离水源地、河流、水塘、农田等环境敏感点,设在村庄下风向)尽量实现卫生填埋,应预留垃圾渗滤液收集沟、雨水泄流沟,确保不能污染水源、河流、农田等。

对于砖瓦、渣土、清扫灰等无机垃圾可作为农村废弃坑塘填埋、道路垫土等材料使用;人畜粪便和作物残余等有机垃圾可进行堆肥或进入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进行处理。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瓶、废油漆、废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要单独收集处理,村庄内要设立一个集中地点对这些垃圾进行收集积存,如条件允许由镇转运到市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专业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如无条件可选择偏远、封闭地点进行深埋处理。

生产污染防治设施

贫困村内工厂企业、畜禽养殖场等会造成村落环境污染的组织单位要按照规定建立企业内部的环保设施,确保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

(2)保护生态和降低生态脆弱性的设施建设

村民饮用水保护工程设施

贫困村的饮水问题十分普遍和突出。一般来说,水源地和取水点周围环境较差,无或甚少有防护设施,村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根据以往经验,对贫困村水源和水源地的保护可采取以下步骤:

①实地勘察水源和水源地及周边环境,划定保护范围,清除污染源。

②修建水源地和取水点保护工程,主要是设置围栏、制作告示牌号召村民保护水源;规范铺设输水管道。

③成立保水小组,进行日常巡护和水质监测。

生态保护措施

贫困村大都处于生态脆弱区,即便脱贫如果生态环境恶化极易返贫,因此,贫困村在积极发展经济努力脱贫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自己生存的基础,彻底脱贫。每个村庄可根据自己面临的生态问题,寻求适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如下:

◆节约环保型新农业

加强农村灌溉设施、护河堤岸、排洪渠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和完善,有条件的村庄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多采用有机肥,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普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

◆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措施

①水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流域开发项目等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阶段,村民要积极参与,监督施工、运行单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如设置生物洄游通道、施工过程造成的植被破坏的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施工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等。(www.xing528.com)

②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

许多村庄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藏、石料、砂、黏土等),由于缺乏管理监督,采矿企业或个人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开采后又不能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造成水土流失、崩塌、泥石流等各种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采矿企业和个人应实行保护性有计划的依法开发,对开采废弃物(尤其是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要妥善处理,严防污染周边环境,并及时进行矿坑回填和植被恢复等工作。

◆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保护

由于贫困村处于风景优美的山区,生态旅游成为很多村庄脱贫致富的首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建立相应的环保设施对游客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处于自然保护区周边、野生动物出没和动物迁徙路线上的村庄要积极设置动物通道或划定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滥捕滥杀、过度捕捞,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2.能力性避险,减少风险后果的损害

①建立自己的环保组织,参与村庄环境保护工作

村庄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规避的长久之计是在村庄内建立环保组织,由村民自己对环境进行管理保护,才能使这一事业得以持续的发展,不会半途而废。各村村民可以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村委会组织自己的环境保护小组,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下,逐步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并积极参与到本村各种震后重建项目、行为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村级环境保护组织一般包括水源和水源地保护小组、垃圾管理监督小组、森林防火小组、民兵应急小分队、野生动物保护巡护小分队等等,这些环保组织在成立之初和发展中要与当地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保持联系,建立帮扶关系,利用其为自己提供知识、技术和资金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能力。

村级环保组织的主要职责是识别环境风险及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监测环境影响的发生、发展过程,传达和公开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灾后重建方面的政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具体的环境风险方面的知识,如:对水源地威胁的种类和应对措施,与各相关部门、机构、企业沟通交流的技巧,组织发动群众的设备和材料。在具体工作上除了对环境风险的日常监测外,每个村级环保小组还应针对具体的突发性环境风险,制定风险规避和应急预案,并坚持定期进行演练。

②制定村级环保规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活动

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村民自己制定和践行乡规民约,这将有效地规范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保护村落环境,规避环境风险。针对本村特殊情况,如:水源地保护、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处理、森林保护、渔业养殖或捕捞、狩猎和采药等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保规约。

乡规民约应该在宣传环保知识的同时,对违反规约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奖惩办法,为能被有效践行应具备以下特点:针对的环境问题要十分具体;在地域上和时间段上有明确的界定;奖惩的标准合理、合法并被所有村民接受;执行奖惩的主体(村委会或者环保组织)明确具体;规约的表述准确并被大多数村民所理解;奖罚的结果有详细记录并公开透明;利用各种机会广而告之

③培养和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村级环保组织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宣传本村传统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如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严禁滥砍滥伐破坏神山等,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爱护自己的家园。

其次,要积极开办各种环保知识的讲座,普及有机农业、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尤其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针对村内的水源地、垃圾等要设专人进行保护或收集,帮助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另外,还可以组织环保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村民的娱乐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④可利用的社会资源

村级环保组织可以联系当地民间环保机构、企业、环保个人等得到资金、物质、技术、人力等各方面的资助,或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寻求帮助。

3.政策引导性避险,保障农村社区抗风险的整体能力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农村发展的政策,或直接有利于农村社区环境风险规避、或间接有利于风险规避、或在某一侧面可以引导风险规避。

①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②反哺政策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根据我国的人均GDP、农业GDP比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重等主要指标的测算,与国际参照指标进行比较后,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实施反哺政策,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③休养生息政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新理念,创新举措,付诸实践,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防治能力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以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与经济关系,积极主动给江河湖泊以人文关怀,采取综合手段,提高水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以奖促治政策

国家实行了“以奖促治”政策,以激励和促进地方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采取有力措施使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范围,原则上以建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优先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在重点整治的基础上,可逐步扩大治理范围。“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